杨州牧

 百家姓大全   2022-12-26 19:28     0 条评论
摘要:

杨州牧(1559-1608),字郡伯,号镇南,招远城里村人。杨州牧之墓,位于招远城西郊柳甲沟与城西王家两村之间一片高地上,为崇祯年间尊明思宗朱由检之旨“钦赐祭葬”。后来,杨州牧长子觇光、三子观光、长孙

  杨州牧(1559-1608),字郡伯,号镇南,招远城里村人。杨州牧之墓,位于招远城西郊柳甲沟与城西王家两村之间一片高地上,为崇祯年间尊明思宗朱由检之旨“钦赐祭葬”。后来,杨州牧长子觇光、三子观光、长孙开世也葬于此,后人称此墓地为“杨家茔”。

  杨州牧知书达礼且通武谋。明万历年间,杨州牧在胶西设帐授徒,桃李满天下;万历20年,朝廷派兵援朝抗日,杨州牧随军参划军务,曾“发十策,献当事”,深受器重。他平生无求于人,自己虽“贫苦备尝”,却乐善好施。年近天命时,他筹划在埠后村置田百亩捐给学宫,支持贫家子弟读书,而夙愿未达便辞世。其后,三子观光继父志,置田120亩,于崇祯11年捐赠给学宫,并对捐助对象和资助标准“立簿定则”,以保款项专用。此举《招远县志》中记载详尽。

  杨州牧治家有方,一门三子皆登士入仕,为当时登州府之望族。长子觇光太学士;次子觐光进士,南京通政使,位及九卿;三子观光进士,翰林院检讨。

  万历36年(1608),杨州牧卒于故乡。因次子觐光显贵,自1615年至1628年,他先后受到大明王朝三代天子的七次诰赠。因其一生四晋大夫阶,故所葬之墓在招远县志中被称为“明累赠资德大夫杨公墓”。

  崇祯8年2月,正在故乡给母亲守孝的觐光病故。崇祯9年,明思宗朱由检下旨,对杨觐光“钦恤祭葬”,对其父“钦赐祭葬”。次年闰4月11日和9月26日,杨州牧、杨觐光父子葬礼分别举行。崇祯帝赐杨州牧钦谕、诰命各一道,祭品一宗,特遣山东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右参议赵建极到灵前礼祭。墓地置有“谕祭碑二,翁仲二,石马、石羊、石虎各二,华表二,坊一”,牌坊和墓志铭上文字均由当朝状元题写。墓前有石桌、石香炉、石蜡台,还有祭田16亩,房6间。有专人守墓,最后一位守墓人1946年土地改革时才离任。

  1975年,烟台文物管理机关主持对杨家四座坟墓进行发掘,出土有杨州牧“墓志铭”两套,现被招远市文物管理所收藏。

  至于杨州牧墓前皇封的谕祭石雕,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有的被推倒砸毁或深埋或散落,有的用于建筑。如今可知的是:牌坊中门上刻有“钦兆”两字的残匾现存柳甲沟村民家中;刻有诰命和圣旨的谕祭碑,垒在柳甲沟南河桥上;一只石虎、一只石羊和牌坊前的两个大石狮子,在一地堰上半露半埋,另外一只石虎,现放在村里大街上;翁仲、石马和一只石羊,在原地深埋。这些历史文物,经常有人慕名前来观赏。 2007年7月“明累赠资德大夫杨公墓”这一明代历史景点,被招远市政府列为2007-2008年全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杨家茔的谕祭石雕有望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年(公元1559年)出生的名人:蔡思充 (1559~1642)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 黄华秀 (1559~1597)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黄辉 (1559~1621)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 汪可受 (1559~1620)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朱国祚 (1559~1624) 明朝状元 浙江省嘉兴 + 更多公元155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08年)去世的名人:蹇达 (1542~1608) 明朝兵部尚书 重庆市大渡口区 骆问礼 (1527~1608) 浙江省绍兴诸暨 曹学程 (1563~1608)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全州 王世扬 (1544~1608)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 于慎行 (1545~1608)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杨巍 (1516~1608) 明代中期的一位重臣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 + 更多公元1608年去世的名人》

  杨姓名人堂杨克俭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 杨黼时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 杨建功 (1919~1945)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人 杨友德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杨锡海 (1907~1930) 江苏省常州武进人 杨湛 广东省广州市人 杨頀 (1744~1828)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 杨恢 四川省眉山市人 北京大学人物介绍李大钊 (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李克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茅盾 (1896~1981) 著名作家 余光中 (1928~2014) 沈从文 (1902~198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蔡元培 (1868~1940)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朱自清 (1898~1948) 胡适 (1891~1962)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招远市更多人物

  王麦杆 张子良 (1914~1949) 秦剑波 赵世贵 郭明瑞 迟浩田 于伯显 (1905~1942) 刘镜清 (1900~1963)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109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