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会午,字子卓,生卒不详,新安庙头人,为清道光年间新安义士。
邓会午品行端正,学问渊博,为新安名士。他通达世务,急公好义,若遇公益之事他都率先去做,任劳任怨。
庙头是个大村,人多地广,虽南临涧河,但以前从无水渠,地不能灌溉,全赖天泽,若遇天旱,轻则减产,重则绝收。邓会午颇有心计,他想若把涧河之水引过来灌溉田地,全村人就不会再因天旱而发愁了。因而,他与其弟邓金渠商议要修渠引水。然而,修渠并非易事,不但需要人力财力,而且渠道从铁门青龙寺开口,须经铁门、芦院、韩都等村,所过之地还须穿洞挖沟,毁田损地,田主阻挠,障碍重重。因此,邓会午、邓金渠兄弟二人先与各村民众协商,在协商过程中,他俩礼数周全,好话说尽,经过他们的艰苦努力,最终与各田主人一一达成协议。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月,邓会午召开了庙头村各户会议,商定动工日期及筹备事项。修渠开始后,他与金渠全力以赴忙于此事,每天披星戴月,东奔西走,解决修渠0现的各种问题。
当水渠修至将半时钱粮告竭,邓会午将己产作押贷钱数千绲(绲是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相助。道光二十七年秋,水渠全程竣工。在历时一年的修渠中,他和弟弟因日夜操劳,俩人都累得又黑又瘦。村人为了感激兄弟二人,将水渠命名为金渠(金渠为会午之胞弟)。该渠修成后,可灌溉田地250多亩,使全村人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为了防止村民浇地争水而酿事端,邓会午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条规与惩罚制度。他还煞费苦心地让自己的儿子先违反条规,然后再以惩罚制度严治不贷,起到警示作用。他的这种方法颇起作用,以致之后百余年间,庙头村从未发生过一起浇地争水的纠纷。
渠还在,人早去,但邓会午、邓金渠二人谋福桑梓的精神永远活在庙头和全县人民的心中。
邓姓名人堂邓肇华 (1903~1938) 新四军战士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人 邓秀英 (1914~1985)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人 邓琳 (1829~1893)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人 邓涵一 江西省南昌市人 邓钢 贵州省人 邓赞群 (1901~1960)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 邓逸渔 (1906~1931)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人 邓从豪 (1920~199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
新安县更多人物
郭升允 (1918~2008) 韩钧 (1912~1949) 陈青云 高涨 (1921~2015) 贾梦鲤 张西庆 (1938~1997) 王森 (1912~1991) 赵文甫 (1913~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