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又作雨生,号持静。广东丰顺人。20岁中秀才。初任江西万安、庐陵知县。1861年为曾国藩幕僚,1862年5月被派往广东督办厘务和火器,1864年夏任苏淞太兵备道,次年秋调任两淮盐运使。1867年春升为江苏布政使。1868年任江苏巡抚,1875年9月任福州船政大臣,次年署理福建巡抚。1882年2月27日,逝世于广东丰顺家中。清朝洋务运动主要人物,军事家,政治家。
生平简历
丁日昌在考中秀才之后,屡次考试不中,惠潮嘉道李璋煜见到他文章后,称赞为“不世之才”,聘为幕僚。
1854年,太平军攻打潮州城,丁日昌献计退敌,1875年以军功任命为琼州府学训导。后出任卢陵知县后,因太平军攻陷,遂被免职。其后为曾国藩幕僚,帮助筹办水师。在出任福州船政期间提出创建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水师,分区设防的主张;还提出革新船政,延聘外国人员教习技术。
1876年到台湾,开办煤矿,架起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制订《海难救护章程》。
1877年8月,因病离职回籍休养。
1879年清政府命他-南洋事宜,节度沿海水师官兵。
1881年向总理衙门建议派人巡抚广西,加强对西南边疆的控制。他在政务之余,悉心读书,尤酷爱搜聚典籍,是清代三大藏书家之一,辑有《持静斋书目》。
历史评价
丁日昌生活在一个-与变革的时代。纵观他的一生,他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强兵御侮。他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真可谓是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应该说在那个时代,他的许多见解是精辟的,他的许多主张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对中国国防近代化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丁日昌相关清朝福建巡抚1875年─1878年 光绪元年至四年清朝江苏巡抚1867年—1870年
经历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公元1861年--公元1895年)
同年(公元1823年)出生的名人:沈秉成 (1823~1895) 浙江省湖州南浔 胡远 (1823~1886) 上海市松江 任熊 (1823~1858) 浙江省杭州萧山 张裕钊 (1823~1894) “曾门四弟子”之一,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 杨秀清 (1823~1856) 太平天国东王 广西自治区贵港桂平 + 更多公元182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82年)去世的名人:王三祝 (1798~1882) 甘肃省兰州安宁区 陈澧 (1810~1882) 南粤先贤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朱次琦 (1807~1882) 南粤先贤,晚清岭南醇儒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何金寿 (1834~1882) 湖北省武汉江夏区 徐小香 (1832~1882) 同光十三绝 江苏省苏州 梅巧玲 (1842~1882) 同光十三绝 北京市 + 更多公元1882年去世的名人》
丁姓名人堂丁德槐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人 丁如锁 (1918~2014)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人 丁有国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人 丁光洪 云南省大理大理市人 丁晓原 江苏省苏州常熟人 丁本淳 (1911~199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陕西省渭南澄城县人 丁贵堂 (1891~1962) 辽宁省鞍山海城市人 丁观海 (1911~1991)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 南粤先贤人物介绍孙中山 (1866~1925) 孙文,南粤先贤,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包拯 (999~1062)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 林则徐 (1785~1850)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 苏轼 (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 文天祥 (1236~1283)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 张之洞 (1837~1909) 晚清四大名臣,南粤先贤 南越王赵佗 (?~前137) 南粤先贤 梅州八贤人物介绍丘逢甲 (1864~1912) 保台爱国英雄、著名教育家、诗人 黄遵宪 (1848~1905) 晚清诗人,外交家 张弼士 (1840~1916) 南粤先贤 宋湘 (1756~1826) 清代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李惠堂 (1905~1979) 丁日昌 (1823~1882) 南粤先贤 姚德胜 (1859~1915) 梅州八贤 罗香林 (1906~1978) 著名历史学家
丰顺县更多人物
陈修凤 (1924~1998) 吴逸志 (1896~1961) 徐北运 (1945~2000) 李海东 (1980~1996) 林宝珊 (1912~1995) 罗名等 (1914~1997) 丁日昌 (1823~1882) 南粤先贤 李国平 (1910~1996)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