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锡镏(1706~1765年),又名天赐,生于龙山庙兜。幼年随父去台,初居半线(今彰化县属),后迁大加蚋(今台北市)。在兴雅庄一带垦荒种植,凿洞修渠,引水灌溉,为台湾农田、水利建设奋斗一生,是闽南人开发台湾的突出人物之一。
郭锡镏约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之后随父去台,经过父子10余年惨淡经营,积蓄一定财产。随着大批移民的涌入,新垦土地日广。为实现大规模经营农业的雄心壮志,郭锡镏于乾隆初年北迁大加蚋兴雅庄一带开发大荒埔。同时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乾隆五年(1740年),他将彰化田产全部变卖,募工在新店溪支流青潭溪上围堰截水,开凿大坪林合兴寮石空顶圳,历经数年终告完成,解决部分农田缺水问题,但引水量小,灌溉能力仍不足。为使原垦和新垦的农田解除干旱威胁,郭锡镏直接从新店溪上开辟渠道,引水汇合石空顶圳,筑成一条长达数十里的大坪林圳。
引水工程所经过的路线多是高山深涧,中间还得跨越景美溪。为解决这一工程难点,郭锡镏先是修渡槽横跨两岸,但行人不摆渡过溪,却把渡槽当作桥梁使用,不久渡槽即毁于行人足下。郭锡镏又改从溪底引渡,将水缸去底一一衔接埋入水底,暗渠引渡终于获得成功。
大坪林圳建至中途,因工程巨大,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告停工。直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友人林安、萧月等人资助下,才得以继续修建。至乾隆二十五年,前后经历21年,大坪林圳终于全部竣工,称金石川圳,灌溉面积扩大到1.5万亩,实现旱涝保收,经济效益显著,为开发台湾创造有利条件,在政治、社会方面影响较大。
乾隆三十年,台北遭到特大暴雨,金石川圳多处被洪水冲坏。郭锡镏一时无法筹集巨资修复水圳,忧愁过度,积劳成疾,于十一月十八日逝世,终年59岁。死后安葬在锡口山北之下塔悠(今台北市松山区),私谥为宽和先生。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把金石川圳命名为镏公圳。
同年(公元1706年)出生的名人:王又曾 (1706~1762) 浙江省嘉兴 爱新觉罗·弘昌 (1706~1771) ,满族 北京市东城区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1790)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学家 美洲美国 周元理 (1706~1782) 清朝大臣 浙江省杭州 江昱 (1706~1775) 清文学家、藏书家 江苏省扬州仪征市 + 更多公元17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765年)去世的名人:赖翰颙 (1697~1765)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 鲍皋 (1708~1765) 京口三诗人 江苏省镇江京口区 佟佳·图尔炳阿 (?~1765) 清朝大臣 黑龙江 乔光烈 (?~1765) 上海市 爱新觉罗·弘曕 (1733~1765) 甄嬛传 北京市东城区 贾廷诏 (1713~1765)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 + 更多公元1765年去世的名人》
郭姓名人堂郭爱玲 广东省广州市人 郭建中 (1903~1929)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人 郭国甫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人 郭光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人 郭乃岑 (1896~1974)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人 郭俊勋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人 郭园林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人 郭伋 (前39~47) 陕西省咸阳兴平人
南靖县更多人物
陈羽帛 (1602~1647) 李羡椿 新四军战士 张荣汀 (1896~1973) 赖翰颙 (1697~1765) 陈锐志 (1913~1970) 邱启明 (1903~1958) 刘金榜 (1837~1909) 庄鸿荣 (1926~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