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仲衡(1933.3.2-1993.2.22)
广州人,应用数学家,力学家。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3月2日出生在广州市一个海员家庭里,早年在父亲影响下练就一手好字,曾在上海市中学生书法比赛中获奖。中学时代喜欢数学、物理和外语,高二起自学俄语。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同时自学德语。1952年选拔留学前苏联学习俄语。1953年选拔赴波兰留学学习波兰语,一年后入华沙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攻读数学和力学,同时刻苦学习张量理论,并努力运用于力学基础研究。196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随后入波兰科学院技术基础问题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波兰科学院乌尔班诺夫斯基教授,运用张量的抽象记法研究连续介质力学,使抽象记法在研究中得到发展。读博期间选修了法语,自学意大利语,发表了22篇关于有限变形理论的英文论文。博士论文从物理学角度提出应力率的正确定义,为国际学界所接受。1963年以流利的波兰语通过答辩,获博士学位,并得到最高嘉奖。同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79年晋升教授,是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8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0岁。
生前曾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教学室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第1-3届常务理事。
郭仲衡教授无比热爱科学研究事业,一生追求学问,不畏困难,无论逆境顺境皆坚持治学不懈。回国初期,国际学界还很少运用先进的张量方法,他采用笛氏张量记法试讲弹性力学方法,用张量方法讲授非线性弹性理论,留下一本用张量撰写的非线性弹性讲义。文革后期回到教学岗位,一向搞理论研究的他,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应用数学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绩:纠正了轴对称有限元准确公式中的逻辑错误;提出广义子结构法,把计算量减低到最小程度;建立开闭口复合型薄壁杆件的统一理论;发展了“切贝舍夫多项式局部拟合微分法”,使计算精度高于当时“AD报告”报道的方法;提出直接计算凸轮靠模轮廓线坐标的方法,并编制出程序,使坐标镗床可以直接加工靠模,提高了数倍的精度;改进了使用凸轮的机器的性能。
改革开放以来,郭仲衡教授紧紧追踪国际学术新进展,在力学基础、张量分析、应用力学、现代数学同力学的结合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富于创见性的成果。
郭仲衡教授曾对张量理论和方法进行过深入研究,特别重视其中的内禀方法,不仅努力用内禀方法表达一切研究结果,而且运用内禀方法进行推导论证,专著《张量》体现了他前期部分研究结果。1982年用对偶法得到伸缩张量率的抽象表示,国际上把这个突破称为“郭氏速率定理”。1985年后又运用外代数方法得到或改进了张量分析中的一系列深刻结果。
1982年起郭仲衡教授对力学和控制进行一系列深入研究,几年后终于建立了大变形微极弹性的拉格朗日场论。1989年完成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主轴内蕴法”的构思,提出有限变形论的π方法,一揽子解决了所有有限变形基本量的内禀表达问题,克服了希尔主轴法不能用于场的问题的根本缺陷。1991年他的一个学生完成了我国在非线性控制几何理论方面的第一篇博士论文。
郭仲衡教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为繁荣学术做了大量工作。曾参加1978年全国力学规划会的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部分的工作,会上会后向我国学界介绍了国际上理性力学、应用数学和非线性力学的近期进展。1979年获得联邦德国洪堡研究奖金后三度赴德访学,在导师的建议和支持下,从德国出发到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交流学术。从此至1992年,先后被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8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多次出国交流讲学。1982年在钱伟长的支持下,把理性力学和力学中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放到促进力学同数学的结合上,1986年在北京大学召开全国第一届近代数学与力学讨论会 — 近代数学与力学会议,并主编了会议论文集。现在这个会议已经发展成系列性全国学术会议。
郭仲衡教授十分热爱教学工作,任职多年来一直坚持一线教学,教书育人。他的授课,把力学和数学相结合,力学和控制相结合,既讲近代数学的力学背景,也讲现代力学的数学基础;对学生既有严格的现代化的数学训练,又使之乐于解决应用问题;教学生做学问,也教学生做人。学生们的敬佩和感激溢于言表。
郭仲衡教授十分尊重自己的师长,无论国内外,也无论直接间接。他由衷地敬佩师长们渊博的学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品德,以自己的勤奋好学和钻研进取赢得师长们的悉心关怀、爱护、器重和帮助。
郭仲衡教授出色的工作在国内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1984年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光荣称号,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曾应邀成为国际力学和数学交缘学会第一个中国会员,是国际学界公认的对弹性理论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物。
学术遗著有《非线性弹性理论》、《张量(理论和应用)》和《应用力学最新进展》(合作编著)等,合作译著有《连续介质力学引论》和《应用力学最新进展》,主编《近代数学与力学》,生前曾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20余篇。在所有著述中,《非线性弹性理论》是我国第一部以理性力学观点系统介绍有限变形和非线性弹性的专著,多年来许多高校用作研究生教材,并为国内学界广泛引用。
(资料来源:陈玉明,肖衡:矩阵方程AX-XB=C的显式解──纪念导师郭仲衡教授,应用数学和力学,第16卷,第12期。)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名人物:郭仲衡 (1620~1654)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清]
同年(公元1934年)出生的名人:高庆狮 (1934~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方肇伦 (1934~2007)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市津南区 陈希孺 (1934~200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蔡睿贤 (1934~201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钟万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湖州德清 + 更多公元193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3年)去世的名人:冯康 (1920~1993)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南京 黎尚豪 (1917~1993)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沈其震 (1907~1993)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唐仲璋 (1905~1993)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福州市 王湘浩 (1915~1993)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 俞大绂 (1901~1993)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绍兴 + 更多公元1993年去世的名人》
郭姓名人堂郭钟福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人 郭渭南 (1914~1934)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 郭缊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人 郭继枚 (1893~1911)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 郭全政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 郭鸣高 (1774~1842)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人 郭克元 (1932~1980) 陕西省汉中勉县人 郭鏦 陕西省渭南华州区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茅以升 (1896~1989)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竺可桢 (1890~1974)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苏步青 (1902~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陈景润 (1933~1996)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梁思成 (1901~1972) 梁启超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李四光 (1889~1971)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 童第周 (1902~1979) 著名实验胚胎学家 梁思礼 (1924~2016) 梁启超第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人物介绍李大钊 (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李克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茅盾 (1896~1981) 著名作家 余光中 (1928~2014) 沈从文 (1902~198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蔡元培 (1868~1940)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朱自清 (1898~1948) 胡适 (1891~1962)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广州市更多人物
萧蓬云 (1870~1942) 冯进高 陈金 (1905~1979) 张其光 (1912~1984) 巫国明 罗文秀 叶公绰 (1881~1968) 现代词学家、书画家 曾日全 (1868~1911) 花县十八烈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