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乃裳

 百家姓大全   2023-04-21 20:20     0 条评论
摘要:

黄乃裳(1849~1924)又名九美,字绂丞,号慕华,坂东镇湖头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家庭世代业农,兼作木工。由于家境贫寒,黄乃裳童年时期经常协助父母劳作,以后靠半工半读开始读书

  黄乃裳

  (1849~1924)

  又名九美,字绂丞,号慕华,坂东镇湖头村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家庭世代业农,兼作木工。由于家境贫寒,黄乃裳童年时期经常协助父母劳作,以后靠半工半读开始读书识字。同治三年(1864),基督教传入闽清。同治五年,黄乃裳由美国牧师薛承恩介绍加入基督教。在教会里,他一面继续学习中文,一面勤修英文,不久就精通英汉两国文字,曾分别与牧师薛承恩、蔚利高合译《天文图说》、《大美国史略》,还用福州方言翻译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光绪元年(1875),与人合写关于革除缠足等5篇论文,印成散发,广为宣传。次年,与友人合作,在福州创办福音、培元、英华3个书院,为福州第一批新型学校。

  黄乃裳并不热衷于科举考试,光绪三年中过秀才后,直到光绪二十年才中举人。由于他经常与教会接触,接受了不少西方的科学思想。他积极提倡“格致”之学,又在福州创办《福报》(福建最早发行的一份报纸)。黄乃裳常在报上撰写论文,鼓吹维新变法和政治改革。光绪二十三年,黄乃裳到北京会试落第,之前他三弟黄乃模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这些沉痛的经历使他产生了积极寻求变革时政、救国救民的思想。为了配合康梁维新派的政治活动,曾向清廷上 书8次,请求废科举及改革文字等。戊戌变法失败后,黄乃裳逃过了清廷的追捕回到福建,寄望清廷施行新政的幻想完全破灭,此后他开始把精力用在解决乡亲的温饱问题止,为家乡父老办不少公益事业。

  光绪二十五年秋,黄乃裳携眷南渡。先在新加坡任《星报》总,后又到沙捞越寻找垦殖创业地点,终于选中诗巫这块沃土。光绪二十六年,黄乃裳与沙捞越王正式签订垦约,以“港主”的身份,承包了诗巫的垦殖权,并把这块地方命名为“新福州”,同时成立新福州开垦公司。他一面筹办公司,一面又亲自回国,到福建的闽侯、闽清、古田、永泰、屏南、福清等地,招募以农民为主,包括手工业工人、商人、医生、牧师等各种人才共计1118人,组成垦殖团体,分3批来到诗巫。

  开发“新福州”垦区任务非常艰巨,黄乃裳以身作则,和垦民们“食与共席,睡与同榻,凡平生所未尝之苦楚,无弗尽尝”。当时诗巫瘟疫流行,气候恶劣,起初垦民们不服当地水土,病者死者继续发生,但在黄乃裳的鼓励与教导下,终于战胜了自然,摆脱了困境,勾画出“新福州”的壮丽蓝图。垦区初期只种植甘薯、杂粮、蔬菜之类的农作物,后来大量引种橡胶成功,使垦区的经济得到飞跃的发展,从此“新福州”垦区成为南洋群岛的一个主要橡胶产地。

  公元1904年,黄乃裳因不让在垦区内贩 和开设, 场而违抗了当地政府的旨意,被驱逐回国,但“新福州”垦区仍然继承黄乃裳艰苦创业的精神,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而且源源从中国吸引来大批华侨新垦民。今天的诗巫已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沙捞越的重要都市。后人为纪念黄乃裳的功绩,把诗巫市的一条街命名为“黄乃裳街”,并设立黄乃裳中学,还给他立了塑像。

  黄乃裳除了开辟“新福州”垦区,还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呕心沥血,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从戊戌政变后不久就开始追随孙中山。光绪二十六年七月,黄乃裳回国途经新加坡时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对黄乃裳开发南洋的壮举极表支持,并向黄作了临别赠言。在孙中山的指引下,黄乃裳认识到“非革命不足以救亡拯毙”。

  黄乃裳被沙捞越政府驱逐之后,曾在新加坡《图南日报》参加工作。为了扩大宣传革命,《图南日报》将邹容的《革命军》改名为《图存篇》,印发1万册,黄自携5千册回到国内,在广东、福建的一些城市散发。同时,在这两省广大地区发展革命力量,策划与组织武装起义。光绪三十一年,黄乃裳在厦门主办《福建日日新闻》报,开展革命工作。他虽是基督教徒,但在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这一大事上从不含糊。当时美国曾向我国要求续订歧视华工的条约,黄乃裳便在《福建日日新闻》上给予强烈的抨击,号召同胞们团结起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次年,黄将国内形势向正在新加坡的孙中山报告,并加入同盟会,成为华侨中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光绪三十三年黄冈起义前夕,乃裳因胃病未能赴起义前线,但他的许多学生都参加了这次起义。

  黄冈起义失败后,黄乃裳回到闽清,继续为故乡人民办实事。他一方面致力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在福州创设全梅简易师范学校,还担任福州的英华、福音、培元3所书院的教务长,一方面又尽力为家乡兴办实业,组织民船公会,鼓励家乡人民从事民船运输,从闽北运米到福州销售,使闽清的经济的状况一度好转,也解决了福州各地的粮食问题。

  武昌起义胜利后,为推翻清政府在福建的统治,黄乃裳发动英华、福音、培元3书院的学生30多人,组成学生 队,以配合福州的武装斗争。在福州光复那天,黄乃裳高举“国旗”进城,并将“国旗”升在武备大学堂的旗杆上。

  福建省军政府成立初期,黄乃裳曾一度出任交通司司长。时福建地方财政十分困难,他以私人名义通电南洋华侨募捐70万元,并再向富商筹款百余万元,使军政府度过了光复初期的经济难关。不久,黄乃裳因不满省政府政务院院长彭松寿的倒行逆施,愤而辞职,回到闽清。民国3年(1914)初,福建政权由袁世凯爪牙汪声玲把持。汪疯狂镇压反对派,还以“怂恿种鸦片”的莫须有罪名判黄乃裳无期徒刑。黄乃裳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南洋各埠舆论大哗,营救黄乃裳的各地代表聚集新加坡,严词责问中国领事馆,强烈要求释放黄乃裳,终于迫使袁世凯爪牙让步。

  黄乃裳获释后,革命意志益坚。民国5年,他创办《伸报》,继续宣传民主共和,不久因军阀段祺瑞的压力而不得不停刊。此后他一直为闽清家乡人民兴办教育、水利等公益事业,如发动开辟长达26里的“福斗圳”,使家乡许多“望天田”得到灌溉。

  民国9年,黄乃裳不顾年迈体弱,应孙中山的邀请,赴广州就任大元帅府高等顾问。次年因病重而辞职回梅休养。民国13年9月22日在闽清县城逝世,享年76岁。

  黄乃裳不但是一位革命家、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热心普及教育的教育家。早在维新变法运动之前,他就向清廷上过《请行切音析》条陈,倡仪采用新的切音法,以普及语言文字教育,后来又主编出版《福州音普通字教科书》2册,为在福州方言区推行普通话教育做出了贡献。

  黄乃裳相关黄乃裳、黄乃模墓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同年(公元1849年)出生的名人:任廷飏 (1849~1937)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 刘钰 (1849~1914)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 李再荣 (1849~1895)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 黄士陵 (1849~1908)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冉宪文 (1849~1944)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 + 更多公元184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林纾 (1852~1924) 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屈植卿 (1885~1924) 陕西省延安洛川县 范卓甫 (1865~1924) 陕西省咸阳三原 朱佛光 (1853~1924) 陕西省咸阳三原 刘希平 (1873~1924) 安徽省六安金安区 胡元龙 (1835~1924)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 + 更多公元1924年去世的名人》

  黄姓名人堂黄圣尧 湖南省邵阳市人 黄黄山 (1875~1949)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 黄楠森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人 黄仁纬 (1923~1948) 广西自治区贺州八步区人 黄隐 (1890~1969)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 黄绂 吉林省松原扶余人 黄世英 山东省淄博市人 黄煜棠 (1907~1992) 广东省中山市人

  闽清县更多人物

  刘保尚 (1913~1988) 詹海水 (1919~1947) 刘蔼生 (1881~1939) 黄炳武 (1887~1968) 陈良鼎 许显时 (1896~1986) 朱球官 (1843~1919) 姚鼎生 (1929~2014)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213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