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禹(?~?),生卒年月不详,小名辉,混号“小闫王”,生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涡阳雉河集北张-人,张乐行族侄,家有沃田千余亩。父张富新,平素以封建礼教管束张宗禹,指盼其读书出仕。张宗禹虽爱读书,但不屑应试。年稍长,即与捻众交往。一次因家庭细故,奔张乐行处。正准备竖旗举义的张乐行甚喜,即收张宗禹为师爷,帮办文墨。
咸丰六年(1856 年)正月初,捻军雉河-盟后,张宗禹领正黄旗兼领镶黄旗,是张乐行的禁卫军,随张乐行转战淮北、淮南。
咸丰十年正月,捻军对清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张宗禹率领淮北捻军3 万余人,出敌不意,急行军奔袭苏北。二月初一日,占领泗州南的桃源,击溃都司德兴的300 清军,渡过清顺河,到达王家营,一举攻克苏北重镇清江浦(今淮阴),捕杀淮海道员吴葆晋、通判沈儒和副将舒祥等。这是淮北捻军所取得的一次大胜利。张宗禹在这次战役中崭露头角,被太平天国授予石天燕的封爵。
同治元年(1862 年)春,太平军将领赖文光、陈得才等奉英王陈玉成之命,领军远征西北,进入陕南。当时正在豫西地区活动的张宗禹,率本部捻军随之进入陕西,与太平军并肩作战,陕西的回民纷纷响应。后因谋救被俘的陈玉成,西征的太平军与捻军又返回河南,准备抢救陈玉成。在获悉陈玉成被害后,张宗禹率领一路捻军东进,占领湖北孝感。由于清军拼命阻挡,张宗禹便率部返回安徽亳州,与张乐行捻军会合。同治二年,僧格林沁重兵围攻雉河集。为分散清军主力,张宗禹奉命进军河南,联合陈大喜部捻军回攻清军。不久,雉河集失守,张乐行殉难。张宗禹率部回安徽,进攻太湖、潜山、桐城等地,于六月间攻占雉河集,处决了叛徒杨瑞英、王怀义。西阳、高炉、石弓山、义门集等处捻军复起,跟随张宗禹,抢烧清军粮台。是年秋,闻僧格林沁清军南下,张宗禹率军再入河南,同陈大喜、任化邦等部联合西北太平军共同抵抗清军。
同治三年春,西北太平军谋解天京之围,由陕西回师东下。三月下旬,张宗禹率军与西北太平军会师,并随之为东下救援天京。清廷命僧格林沁率领的内蒙古骑兵,湖广总督官文的鄂军、河南巡抚张之万的豫军和安徽巡抚乔松年的皖军前往阻击。两军大战于鄂东地区,东下受阻。夏,天京失守,张宗禹与太平军部将赖文光、马融和等合围湖北麻城,被僧格林沁清军陈国瑞、成大吉部所败,折入安徽宿松、望江、潜山、太湖之间,僧格林沁由英山追至豫西之邓州。时张宗禹部捻军已易步为骑,运动快速。
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张宗禹等捻军将领恳请赖文光为领袖,统一领导捻军和太平军余部。十二月间,在豫西进行改编,将捻军和太平军余部合并,组成了集中统一的新捻军,仍沿用太平天国年号、封号,张宗禹称为梁王。接着张宗禹率军在河南邓州(今邓县)与僧格林沁部展开激战,大败僧军。继而在鲁山再次打败僧军。同治四年春,张宗禹采取“打围战术”,率领捻军走尉氏,诱引僧格林沁清军。僧率部追至,张宗禹又西南走临颍,折东走郾城,又向南去西平、遂平,转而东向走汝宁,忽南忽北。为拖垮僧格林沁清军,三月,张宗禹率军北上,日夜兼程百余公里,由李八集渡黄河故道入山东。
数日之间,越曹县、菏泽、定陶、城武、郓城、巨野、金乡、济宁等地,纵横驰驱,往来迅疾,逼近直隶边境。清廷斥责僧格林沁纵捻北来,僧暴跳如雷,率军数十日不离马鞍,“手疲不能举缰索,以布带束腕,系肩上驭马”。将士死亡数百,军中多怨言。至四月下旬进入山东荷泽县,在约3 个半月的时间里,张宗禹诱僧格林沁军奔驰在几千里的大平原上,没有一天间歇。二十三日,张宗禹见时机成熟,率部屯伏于山东曹州葭密寨柳林中,设下北、西、东三面埋伏,以小部兵力向解元集进击,诱敌入瓮。清军中伏击,败退高楼寨。张宗禹率部追赶,战至日暮,挖战壕围寨。次日,全歼僧格林沁马队1.1 万余人,杀僧格林沁及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文武-多人。此为捻军史上最大一次胜利。清廷大骇,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命其率湘、淮军北上攻捻。
曹州大捷后,张宗禹率军由山东水套地区疾驰南下,经苏豫边区而达皖北。五月间,张宗禹、赖文光率军入新设之涡阳县境,攻占龙山,在北台子寺与清军大战。英翰率道员任兰生、史念祖17 营顽强抵抗,激战3 小时,毙清军精锐2000 余人。英翰率余部退保涡阳新筑土城,捻军将其层层包围。二十四日夜,捻军攻占高炉集,截断雉河集清军粮道,并向雉河集发起进攻。英翰夜逃西阳集,向湘、淮军求援。二十九日,刘铭传、周盛波部淮军及张曜、宋庆部豫军和英翰张得胜部皖军合力援救,六月三日,张宗禹撤围西走,经河南直达湖北枣阳、襄阳,复折回河南。
同治五年九月,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正式分军,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等走东北、是为东捻军;梁王张宗禹、幼沃王张禹爵西走入陕,是为西捻军。张宗禹率西捻军5 万余人向西北进发入陕,经华州、渭南、逼近西安,十二月,在西安东之灞桥十字坡,歼灭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30 营,杀湘军提督、汉中镇总兵萧德扬和记名提督杨得胜、萧集山、萧长青等,北乘胜围攻西安。清廷急命左宗棠督办陕甘军务,湘、淮军刘松山、李祥和、张锡荣等奉命驰援,西捻军攻西安不下。同治六年二月,西捻军沿渭水南岸西进,抵达渭北,入陕西回民起义军活动区,与回民起义军配合抗清作战,打得左宗棠难以招架。他们转战陕北,连占安塞、迁川、绥德等州县。十一月,张宗禹接到东捻军的告急文书,立即率领大军星夜驰援。张宗禹计划引兵直捣京畿,迫清军回防,以解东捻军之围。他率领西捻军踏过陕西冰封黄河,避开山西清军的正面防御,经晋南的曲沃、垣曲等县,绕过王屋山,进入豫北地区,再经济源、怀庆、新乡进入冀南,随即向北猛进,甩掉尾追之各路清兵,再由束鹿渡过滹沱河。同治七年正月,张宗禹率部北至定州,四月转入南皮,直扑天津,北京震动。清帝(穆宗载淳)下诏-,谕:“湘、楚、鲁、豫、直、皖、吉里之兵星夜入卫”,清军从四面八方集京郊,西捻军几乎把全部清军吸引到自己周围。此时,张宗禹才获知东捻军已败灭,只得迅速避开围攻,急转南下山东,进入直鲁边区,又陷入了清军的运河、黄河和大海的河防长墙工事的包围圈,屡欲抢渡运河不成。五月,西捻军在直东战场遭到清军多次袭击,-皆败,将士伤亡惨重。六月,豫军张曜、宋庆等会合诸路清军,环攻西捻军于山东商河、济阳,西捻军之主力伤亡殆尽,张宗禹负伤率残部败走。由于清军的坚壁清野,西捻军粮食补给十分困难,加上连日阴雨,黄、运河水陡涨,捻军马队行动困难,清军水师炮船猬集。二十八日(8 月16 日),西捻军残部在山东茌平南镇最后一战,张宗禹弟张宗道、张宗先、子张葵儿,侄张振江及程大老坎等捻军将领又壮烈牺牲。张宗禹仅率10 余骑冲出重围,至徒骇河凫水浮海,在黄骅县孔庄(今为南大港国营农场三分场所在地)隐居,20 余年后病死。
同年(公元1868年)去世的名人:萧涵 (?~1868)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谭玉龙 (1833~1868)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 李国瀛 (?~1868) 陕西省汉中宁强县 僧寿觉 (1810~1868) 陕西省汉中南郑县 刘荣琪 (1817~1868)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 詹姆斯·布坎南 (1791~1868) 美国第15任总统 美洲美国 + 更多公元1868年去世的名人》
张姓名人堂张蕴锐 (1910~1987) 陕西省安康汉滨区人 张明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 张嵲 (1096~1148)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 张子明 (1887~1952)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 张百熙 (1847~1907) 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人 张学尹 (1775~1851) 石鼓书院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人 张君悌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人 张爱萍 (1910~2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人物介绍左宗棠 (1812~1885) 清代著名政治家 冯子材 (1818~1903) 晚清抗法名将 石达开 (1831~1863) 太平天国翼王 邓世昌 (1849~1894) 南粤先贤 刘永福 (1837~1917) 南粤先贤 陈化成 (1776~1842) 鸦片战争中中国抗英将领 关天培 (1781~1841) 鸦片战争中中国抗英将领 张宗禹 (?~1868) 中国近代十大名将
涡阳县更多人物
田丰 (1887~1965) 关学礼 张皮绠 (?~1873) 李汉同 贾子毅 (1901~1975) 李少英 张良贵 袁大化 (185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