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任海军士官生。亲睹甲午覆师、威海易帜之辱,奋然立教育救国之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严修之聘,教其子弟,遂与严修成为天津最早提倡民办教育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又兼教盐商王奎章家馆。光绪三十年(1904年)随严修赴日考察教育。归国后合并严、王二馆,办起一所中学,定名“私立中学堂”,不久改名“私立敬业中学堂”,1907年校名改为“私立南开中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伯苓代表直隶赴美参观渔业博览会并考察教育。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南开新剧团”。1917年他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教育并考察私立大学组织设施。翌年回国,与严修等人在南开学校南面洼地建大学部讲堂(即南开大学),19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正式成立。1923年在现南开体育场南端成立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在南开四马路成立南开小学。1929年去欧美国家考察教育。1936年在重庆沙坪坝建南渝中学。
1937年7月29、30日,侵华日军炸毁南开大学,并占领校园,学校-南迁长沙,继迁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张伯苓任校务委员会常委。1938年任国民参政员并选为副议长,1945年出席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出任南京政府-院长。同年7月,张伯苓到南京任职后,亲眼目睹国民党政府腐朽黑暗的内幕,决心不再“替蒋介石‘跑龙套’”(张伯苓语)。年末,他借口养病,离开南京,去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终日深居简出。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几次到沙坪坝津南村,敦请其去台湾或美国,他婉言谢绝,并坚辞-长职。1949年11月他在重庆迎接解放并慨然要把重庆南开中学献给国家。1950年春,张伯苓希望北归;5月,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安排下,派飞机将张伯苓夫妇从重庆接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住在傅作义寓所。张伯苓在抗战胜利后返回天津时,先后住在南开区南门外大街272号(现为天津市无线电六厂)及和平区南海路5号(现为1号)。1950年9月15日,张伯苓夫妇带着周总理的一片关怀回到天津,与三子张锡祚一家租住大理道87号(现为和平区大理道39号)。1951年2月14日,张伯苓突患脑溢血,23日下午谢世,享年76岁。在他的遗嘱中,对国家民族无限光明的前景充满信心,勉励“友好、同学”“拥护人民政府”,“务共努力”,“以建设富强康乐之新中国”。
张伯苓相关南开大学校长(1919年至1948年)
人物关系:同学:郭秉文 (1880~1969) 蒋梦麟 (1886~1964) 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冯友兰 (1895~1990)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陶行知 (1891~1946)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俞庆棠 (1897~1949) 胡适 (1891~1962)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师侄:苏雪林 (1897~1999) 民国十大才女傅斯年 (1896~1950)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老师:约翰·杜威 (1859~1952)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经历历史事件:
重庆防空洞惨案 (公元1941年)
同年(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康代裕 (1876~1911)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 秦国镛 (1876~1940) 湖北省恩施州咸丰 郭泉 (1876~1966) 广东省中山市 陈兴汉 (1876~1970) 广东省中山市 刘广钟 (1876~1953) 广东省阳江市阳春 + 更多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1年)去世的名人:张仁蠡 (1900~1951)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 徐名材 (1889~1951)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张玉何 (1907~1951) 江苏省常州天宁 徐菊溪 (1879~1951) 江苏省常州天宁 徐会之 (1901~1951)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 方本仁 (1880~1951) 爱国将领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 + 更多公元1951年去世的名人》
张姓名人堂张念骅 辽宁省大连甘井子区人 张建业 (1910~1990)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人 张紫樵 (1878~1957) 陕西省安康汉滨区人 张小祥 上海市人 张荣生 (1900~1935) 江苏省淮安涟水县人 张兰明 (1917~2014)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人 张树勋 (?~1830)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 张竹渠 (1883~1958)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人
和平区更多人物
傅迦 杨伊丽 李辅臣 (?~1910) 李叔福 范竹斋 (1869~1949) 蒋大为 李小萌 李吉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