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卓夫(1914~1942)原名建民。高阳河西村人。其父侯君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侯卓夫自幼受父亲影响,养成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和情操。1929年夏,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育德中学刻苦学习,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后因肺病辍学回家。养病期间,利用小学教员的身份向学生宣讲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并深入贫苦农民之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1932年夏,接受中共保属特委指示,着手进行高蠡农民暴-动的准备工作。后因高蠡暴-动失败而被迫出走北平(今北京),至1934年病愈复学,与刘秉彦参加领导了学校“左联”及其下属的“文学研究会”、“读书会”等进步社团。1935年北平“一二·九”-爆发后,根据党的指示,组织学生教师-,-声援北平学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安新县喇喇地一带,与当地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参加了中共保属省委军事委员孟庆山在蠡县南玉田村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侯卓夫回高阳县开辟工作。先后建起高阳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农民抗日救国会,组建了人民抗日自卫队。1938年夏,冀中四地委派罗玉川到高阳,帮助恢复起高蠡暴-动时遭到破坏的中共高阳县委,侯卓夫任书记。当年8月,调任冀中九地委巡视员,派往白洋淀地区任新安县委书记。并以“八路军政治处”的名义深入基层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举办抗日干部培训班,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党组织,为白洋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39年2月,日军侵占新安后,加紧了对水陆各乡的疯狂“扫荡”和“清乡”,白洋淀抗日根据地环境日趋恶化。为打击日本侵略者,铲除汉奸-贼,侯卓夫指导县委成立特别除奸团,在县委领导下深入敌占村镇除奸歼敌,使敌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安。与此同时,还积极整建、扩充抗日武装,组建抗日游击三十三大队,各区也陆续建立了抗日游击小队,著名的雁翎队就是在侯卓夫的亲自帮助下组建的。1940年8月,安州、新安合并为安新县,侯卓夫任县委书记,陈钧任县长。县委在全区进行了第二期党、政府巩固工作,深入开展了民主-运动,选举产生了县、区、村各级抗日民主政府。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一时白洋淀地区抗日斗争形势严重恶化。刚刚调任九地委民运部长的侯卓夫又被派回安新工作。1942年9月25日,在大北六村开完会刚刚转移到留村一个堡垒户时,由于叛徒告密遭敌包围。他烧毁有关文件,并与警卫员小田机智地打死把门的汉奸,趁黑冲出包围,在村外的一片坟地与敌展开殊死搏斗。当时侯卓夫正患疟疾,加之长期奔波,过度劳累和人少力单,激战一时便感到精疲力竭难以支撑了。小田几次要背他突围均被谢绝,直到仅剩一粒子弹, 殉国。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刘鸣琴 (1914~1941)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 刘云生 (1914~1942)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 董志坚 (1914~1941)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安国俊 (1914~1943) 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 阎进忠 (1914~1979)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 于江 (1914~1940)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 + 更多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刘云生 (1914~1942)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 康翰文 (1915~1942)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林里青 (1915~1942)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赵观民 (1915~1942)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 钱毅文 (1915~1942)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 王文仲 (1911~1942)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 + 更多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
侯姓名人堂侯志英 (1931~2016)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人 侯群英 (1921~2011)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人 侯玉兰 (1919~1976) 北京市人 侯萍溪 (1905~1993)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 侯捷 (1931~2000)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人 侯瀛 辽宁省铁岭铁岭县人 侯金镜 (1920~1971) 北京市人 侯孝贤 台湾省高雄人
高阳县更多人物
赵安然 (1921~2005) 于冠军 (1923~1947) 官大奶奶 (1875~1959) 韩玉奎 (1920~1998) 齐越 (1922~1993) 王昺 刘凤池 (1887~1950) 翟树功 (1894~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