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山(1854年—1935年),名达,字喜麟,万全县(今张家口万全县)人。
清末民初,北京演艺界梆子腔鼎盛,名伶辈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推“十三旦”侯俊山。时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有人说:“状元三年一个,十三旦盖世无双。”鲁迅说:“老十三旦七十岁了,一登台,满座还是喝彩。”
侯俊山两岁时母亲病故,父亲把他寄养在怀安县两旗屯村的姥姥家中。两旗屯秧歌剧兴盛,每逢过年过节,必定要唱戏闹社火,侯俊山看戏如痴如醉。舅舅看他是个唱戏的苗子,就让他拜村里的秧歌艺人为师,并登台演出。
侯俊山9岁时进了张家口的山西北路梆子戏班,学旦角,他技艺提高很快,10岁便登台演出了一出小戏《鬼拉腿》,博得满园观众喝彩。13岁时,侯俊山出科,“十三旦”的艺名传遍张家口。
同治九年(1870年),侯俊山到北京搭全胜和班在庆和园演出,表演了《辛安驿》、《打金枝》等剧,演出成功,声震京都。光绪十八年(1892年),被选入升平署,为慈禧和光绪唱戏,深得慈禧的欢心。由于受慈禧宠爱,侯俊山在一年中除三次承差(即两次万寿,一次过年)外,其余时间来去自由。于是,侯俊山就在外边自立一个太平和班,既唱山西北路梆子,也唱河北梆子,既唱花旦,也唱武生。代表剧目有《红梅阁》、《双合印》、《玉堂春》、《珍珠衫》等花旦戏及武生戏《伐子都》、《黄鹤楼》、《八大锤》等。目前沿袭的《小放牛》据说为其首演。侯俊山还五次到上海演出,上海百代公司为他制作了唱片。
1911年,年近六旬的侯俊山回到张家口安度晚年,并留起胡子,以示永绝舞台。不料1922年清废帝溥仪大婚时,召原升平署的名伶入内当差,年近古稀的侯俊山再次剃须,化妆登场,演出《辛安驿》。后又三次赴京作赈灾演出。
侯俊山技压群芳,为梆子戏的一代宗师。他集文武生旦于一身,戏路宽广,技艺超群,唱、做、念、打无不精绝。《九花娘》中,侯俊山饰演九花娘,脚踩硬硗与四将开打,随着一声锣响,九花娘一个后斗翻,不偏不倚正落在前台的一把椅子上,观众为之一惊。九花娘在四把椅子上跳来窜去,打法如在台面上一样,“叠背”、“过肩”、“顺跳”、“逆跳”、“穿花”,种种招数如蝴蝶在花上翻飞。
侯俊山培养了不少戏剧人才。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是其隔辈弟子,荀慧生的《小放牛》、《花田错》等都是侯俊山亲授的。侯俊山对戏曲表演技艺和音乐作了大胆改革尝试,如旦角兼演生角、文戏串演武戏、名角演折子戏、废除跷功便利舞蹈、晋剧北路梆子中引进板胡等,为戏曲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年(公元1854年)出生的名人:周三毛 (1854~1936)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 粟道生 (1854~1908)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 陈伯陶 (1854~1930) 广东省东莞市 裴景福 (1854~1926) 安徽省六安霍邱县 杨德盛 (1854~1931)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 + 更多公元185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刘临阁 (1877~1935)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 苗可秀 (1906~1935) 辽宁省本溪本溪满族自治县 封承理 (1875~1935) 广西自治区百色凌云县 刘自兴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钟锡镠 (1903~1935)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凌霄 (1905~1935) 安徽省池州贵池 + 更多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侯姓名人堂侯恪 (1592~1634) 应天书院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 侯万和 (1908~1947)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侯敏泽 (1927~2004)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人 侯必顺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人 侯晓兰 广东省韶关市人 侯又生 (1903~1997)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人 侯一元 甘肃省天水秦安县人 侯延爽 (1871~1942)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人
万全区更多人物
蔡泽 侯俊山 (1854~1935) 中国著名的戏剧艺术家 孟士仁 (1851~1924) 武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