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铎(1895~1992),番禺县人,出生于广州中医世家,自幼在父亲的医学知识熏陶下,钻研医学书籍。20岁便继承父业,为民治病。后受当时新思潮的影响,考人广东公医专门学校(今中山医科大学前身)攻读现代医学。民国5年(1916)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获留任舍监兼助教及公医院研究班委员。民国10年受聘为代校长兼学监。
民国13年,黎借广东公医专门学校改组之机,辞去校内职务,在广州市永汉北路(今北京路)挂牌开业。翌年,在一德路租得三层楼房一座,开设少许病房,聘请张迺棠等一批医师应诊,由于医术精良而受到病者信赖。这两年正值广州鼠疫流行,黎虽采用中西医术治愈不少病人,但仍有很多病人要求留医而无法解决,特别是西关、泮塘一带的贫苦病人患病要跑到市中心的医院求医。民国17年,黎便在泮塘(今中山八路与荔湾北路交界处)“购得莲藕塘3丘,共400余井”,筹建医院,并购买龙津东路204号、206号开设病房,接收病者留医,此为医院的雏型。筹建医院,不仅需要基建费、医疗设备费,还被有关部门收取各种不合理的费用。黎罄尽资财共花去20万银元,才于民国22年建成面积仅1000平方米混凝土结构的两层楼房的“黎铎医院”(今荔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前身)。
民国27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黎举家迁往澳门,继续行医。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黎即返回广州查看医院情况,见到医院曾被国民党军队驻扎,房子严重破损,家具、医疗器械被掠夺一空。黎几经托人说情,送厚礼,才把医院收回,但要复办则困难重重。民国36年黎铎返广州,将在澳门的积蓄及海外亲友的资助重修医院,边修理,边建设,边开诊。
黎铎在澳门期间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返广州后,又秘密阅读毛泽东的有关文章,对共产党和解放军有初步认识。他目睹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希望早日解放,所以在广州解放前夕,虽然治安混乱,但他仍坚持留在广州,为民治病。
1949年10月15日,解放军进人广州城的第二天,解放军一二八师卫生部保健科长贾联地通过省医院邀请黎铎会商参加救护、收容病员事宜。11月,黎与张国久、苑国华(当时省、市卫生局负责人)组成工作组,领导市内各医院收容解放军伤病员900余人。黎铎医院也先后收治200多人,并主动负担西区难民收容所的医疗工作,每天派员到收容所义诊。1950年3月3日国民党飞机轰炸广州时,救护和收容受伤市民70~80人,全部免费义诊。黎铎医院平日对贫苦病人也减免收费。
1952年11月,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刘兴国与黎铎洽商,动员他租让医院作省商业厅员工医院(后转为荔湾区第一人民医院),黎铎毅然签约租让,所有员工均由政府安排,他自己则回到惠福西路安义新街开业。50年代中期,黎铎响应政府号召,参加联合诊所,先后在北区卫生联合医疗机构和光塔卫生院任职。
建国后,黎铎先后出任私立广州卫生学校校长,省、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并前往苏联参观学习,还被选为广州市政协第五、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越秀区卫生局、越秀区联合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委员会顾问等职。黎铎积极运用中草药治疗肺癌取得一定疗效,1983年被市授予“中西医结合工作积极分子”。1989年区卫生局举行了黎铎从医65周年庆祝大会。
黎铎1956年参加农工民主党,曾任农工党广州市委员会常委。
1992年3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97岁。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潘学吟 (1895~1930)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 周鸿才 (1895~1971) 安徽省池州青阳 柳漱风 (1895~1939)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马禄 (1895~1946) 青海抗日名将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 吕一峰 (1895~1956)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 更多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李长明 (1954~1992) 云南省玉溪峨山县 申健 (1915~1992) 龙潭后三杰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 费新我 (1903~1992) 浙江省湖州吴兴区 杨霁明 (1905~1992)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房晓文 (1911~1992)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饶璜湘 (1917~1992)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 更多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黎姓名人堂黎烈文 (1904~1972)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人 黎化南 (1909~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人 黎星 (1957~2011)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人 黎乐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 黎一萱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市人 黎锦炯 (1901~1981) 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人 黎姿 香港人 黎晶 北京市人
番禺区更多人物
谭卓锋 (1923~1981) 史坚如 (1879~1900) 方殿元 岭南七子 叶雅各 (1894~1967) 何博众 麦大非 (1922~1964) 陈树人 (1884~1948) 岭南画派三杰之一 陈融 (1876~1955) 岭南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