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骏保(1878~1911),字璞青。丹徒县(今镇江市区)人。辛亥革命将领。少时从学其兄陶逊,受强国强种思想的影响,抱有推翻清廷的志向。18岁考入江南武备学堂受训,又曾去日本留学和考察军务。后从军于福建、广东,先后任徐绍桢常备军管带、军政局参谋兼武备学堂教员,与谢刚德、方声涛、方声洞诸志士相交甚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徐绍桢回江南筹建新军。光绪三十一年总办江南征兵局,兼办镇江征兵事宜,建立新军第九镇并任正参谋兼南洋宪兵司令官及 总局会办。次年春加入中国同盟会,与赵声等人在新军中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军光复镇江后,受其学生、镇军都督林述庆之邀任参谋总长。“筹饷安民,不遗余力”。此后,被推任-联军参谋总长,与林同率镇军西征南京。南京“光复”后,他力劝林取消镇军都督和南京临时都督,公推程德全为江苏都督,以统一江苏军政。同年12月11日专程赴沪,与宋教仁、黄兴等人讨论北伐之策,不料,遭人陷害,于23日为沪军都督陈其美妄以“汉奸”罪名杀害,时年33岁。民国成立后,冤案终于平反昭雪,被追赠为陆军中将。在北固山下建祠纪念。
陶骏保武略过人,宋教仁也称其“筹之伟远”。他善于化解内部矛盾,使枪口一致对外,加强新军的团结。在战斗中,他用兵如神,且常亲赴前线,激励将士,为赢得胜利奠定基础。陶还素有文才,擅填词,颇有辛弃疾的风格,悲壮激昂,发人深思。惜大半散佚,仅有《陶骏保遗稿》存世。他还从保存乡邦文献出发,搜集《出围记》等多种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镇江战事的著述,辑成《京口掌故丛编》雕印出版。
同年(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杨荫杭 (1878~1945) 江苏省无锡 黄洞忱 (1878~1956) 安徽省铜陵枞阳 许同叔 (1878~1961) 安徽省铜陵枞阳 吴待秋吴徵 (1878~1949) 三吴一冯 浙江省嘉兴桐乡市 圆瑛 (1878~1953)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 + 更多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张符元 (?~1911) 江苏省淮安清江浦区 李恩绶 (1835~1911) 江苏省镇江润州区 赵钟灵 (?~1911)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孔繁慈 (1861~1911)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 聂缉椝 (1855~1911)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 吴春阳 (1884~1911) 安徽省合肥 + 更多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
陶姓名人堂陶渠 (1914~1971) 江苏省南京人 陶洁 浙江省绍兴人 陶军 陶瑞娟 上海市人 陶恩培 (1801~1855) 浙江省绍兴人 陶广 (1887~1951)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人 陶泽琨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 陶松 (1903~1970) 广西自治区柳州鹿寨县人
丹徒区更多人物
李一阳 (1552~1624) 杨一清 (1454~1530) 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李培田 (1868~1914) 孙祥华 (1946~1978) 王思敏 (1908~1948) 郑锡兰 (1908~1944) 姚锡光 (1857~1921) 赵俊欣 (1913~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