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友泰先生,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6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安阜洲益国洲田家庄(原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南华村,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南华村田家庄)。余友泰先生的老家头桥乡境,于明代中叶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即为江都(今扬州)辖区,头桥镇的前身是明代江洲古镇“吴家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南华村大三圩,又名韦三圩一带),这座由古头桥吴氏望族聚族而居的“江洲第一大镇”,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坍入江水,致使集镇两度搬迁,始定今址,并根据清代古桥“江洲头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头桥村)更名为“头桥镇”至今。余友泰先生故乡扬州头桥镇原属江都,后属邗江,现属广陵。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史上原名“江都县头桥乡”,头桥乡境在明、清、民国时均为扬州(古称维扬、江都、邗)的行政辖区,余先生的祖居地所在沙洲,在明、清时代史称“维扬安阜洲”、“江都县安阜洲”,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洲为乡,始有“民国江都县头桥乡”的称谓出现,1956年,根据“苏民辛字第27697号”文和国务院“第25次会议”同意,析原“江都县”之一部为“邗江县”,头桥随属。“邗江县”的县名由时任国务院内政部长的谢觉哉查考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后确定并沿用至今。2000年,根据“国函(2000)130号”文,撤销原“邗江县”,批准设立“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随属。2011年,经国务院、江苏省批准,扬州市区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析原邗江区之一部入广陵区,头桥再次随属至今。故而,余友泰先生的故乡“头桥镇”在民国时属当时“江都县”(“民国江都县”即今“扬州市”,“民国江都县”的县城位于今扬州市中心的“广陵区”一带),便是这个原因。
旧时头桥镇是长江下游靠北岸的一个沙洲,洲上人烟稠密,人均耕地仅0.3亩左右。同当地大多居民一样,余友泰的家庭主要靠长辈在外谋生就业,从小康走向没落的状态。他幼年丧母,由继母和祖母抚养成人。
学习经历1924-1930年,余友泰先生在当地由吴大观的舅舅王鉴人创办的今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中心小学读书,据《头桥镇志》记载,余友泰先生(头桥镇南华村田家庄人)与同为头桥乡贤的吴大观先生(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头桥镇头桥村九字圩人,本名吴蔚升),系小学同学与幼时好友,乡境史载,余友泰与吴大观这两位昔日头桥小学与扬州中学时的校友,在哈尔滨聚会时“
·叙谈舒畅,怀念家乡
·”。
余友泰课余也干些零星农活,幼年的农村生活使他熟悉农事,也体验到种地弯腰曲背、肩挑手提之苦,加上沙洲四面环水,排灌不及时往往成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潜育着摆脱艰苦劳作、改变农业环境的心愿。
小学毕业后,考入(附近颇负盛名的)省立扬州中学,因成绩优异免试升人高中。当时扬州中学新建的礼堂题名“树人堂”,教学楼前“读书救国”的醒目标语,和老师们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谆谆教导,使他逐渐自觉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想报国、救国,就必须刻苦读书,掌握知识;对人处事要“言必信,行必果”,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高中毕业后,他同时考取了浙江大学化工系、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基于他务农的倾向,和家庭经济情况的考虑,决定去中央大学农学院。这是余友泰以“读书救国”具体到“农业救国”迈出的重要一步。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去重庆。1940年毕业,以《棉花纤维遗传性状研究》的论文获农学士学位,留校任农艺系金善宝老师的助教。担任作物学、麦作学的实验指导,不久就主讲经济作物学,主持烟草品种培育、栽培和烘烤的试验研究,先后发表了几篇这方面的论文,编译出版农专教材《作物学概论》,1943年兼任四川教育学院农艺系讲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余友泰在农业生物科学方面掌握了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1945年他考取公费农具研究生,去美国中西部的依阿华州立大学,受业于农业工程系主任、被誉为“美国农业工程之父”的戴维生教授,踏上了他研究农业机械化的征程。首先他在附近一个家庭农场进行了两个多月生产劳动,学会了拖拉机和主要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然后投入紧张的补读工科课程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1947年完成题为《设计和制造一种适合中国农业的小型拖拉机》的论文,获得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又去美国南部考察水稻、棉花、烟草等作物的机械化情况,并在美国《农业工程》杂志中发表题为《中国农业及其机械化》一文,这是余友泰从研究农业生物科学转向农业机械化之后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文中在分析中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情况后,提出中国农田地块和经营规模太小,是发展机械化的最大障碍,要采取措施促使土地集中,同时要发展乡村工业,引导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向外转移,并积累机械化资金,富有预见性地指出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键问题。
农业报国乡贤余友泰先生拒绝了美国著名的勃兰纳特手扶拖拉机公司的高薪礼聘,怀着发展祖国农机化事业与“农业救国”的雄心壮志,于1948年5月回到祖国的怀抱,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事业委员会上海机械农垦处技术专员,并兼任南通农学院农具学教授。
当时抗战胜利已经是第3年,南京国民政府不顾人民死活,发起向中国共产党在敌人后方建立起来的解放区全面进攻,在他的统治区内,横征暴敛,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根本就谈不上改变农业生产面貌的“宏图大业”。余友泰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想靠机械农垦处这点施舍得来的战后救济物资来启动是根本不可能。东北解放区地块大、人也少,是推行农业机械化理想地方,所以萌生离开江南到东北去,投身于农业机械化建设急切心愿。
名垂故乡余友泰先生生前非常关心乡里感恩故土,对故乡头桥镇的农业现代化与家乡建设贡献卓著,故而,他在头桥乡境极有口碑,知名度与美誉度也非常高,故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头桥历史上的重要乡贤,在位于头桥镇红平村的“头桥市民广场”之上,专门设立了“中国著名农机专家-------余友泰”生平事迹宣传牌,并与另外三位著名头桥乡贤:“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名律师--------鄂森”的宣传牌一道,永久树立在故乡的土地上,从此名垂乡境,万古流芳。
相关院校:
浙江大学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张平 (1917~1986) 影视、话剧演员 江苏省苏州昆山 贝聿铭 华裔建筑大师 江苏省苏州 程述尧 (1917~1993) 山东省济南市 钱骥 (1917~1983) 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江苏省常州金坛 郭化一 (1917~1992)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 + 更多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余姓名人堂余靖 (1000~1064) 南粤先贤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人 余嗣贵 (1913~2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人 余振驺 (1913~2000)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人 余文涵 (1918~1949)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人 余熙 湖北省武汉人 余其万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人 余心恬 浙江省杭州人 余慎 (1910~1946) 浙江省金华永康市人 浙江大学人物介绍竺可桢 (1890~1974)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苏步青 (1902~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李强 马寅初 (1882~1982) 中国人口学第一人 陈吉余 (1921~2017)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程开甲 (1918~2018) 理论物理学家 马一浮 (1882~1967) 现代国学大师 朱壬葆 (1909~1987)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陵区更多人物
吴绛仙 周嘉敏 (950~978) 南唐后主李煜的第二任皇后 刘智容 (423~472) 齐高帝萧道成的正妻 胥昌忠 黄至筠 (1770~1838) 陈骏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秀英 (?~1642) 明思宗朱由检的贵妃 朱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