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1586~1637?) 明代文学家。字友夏。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天启七年(1627)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一时名声甚赫,世称“钟谭”。他们创立的文学流派称竟陵派。
谭元春受钟惺影响,两人文学创作主张一致。他提倡诗文抒写性灵,反对拟古文风,提出:“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认为摹拟古人词句是“得其滞者、熟者、木者、陋者”(谭元春《诗归序》)。主张“吾辈论诗,止有同志,原无同调”(《万茂先诗序》)。他所提倡的"性灵"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是"专其力壹其思,以达于古人,觉古人亦有炯炯双眸,从纸上还瞩人"。但他强调的"古人精神"只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只着眼于湖光、花草及"孤怀"、"孤意"等,致使他创作的题材极为狭窄。加之又提倡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使文风艰涩,往往雕饰字句而忘及篇章,致使后人有字哑句谜、几无完篇之诟。
然而谭元春的山水五言诗却时有佳品,如《夜次阳逻同夏平寻山》、《游九峰山》等,迥然孤秀,有幽冷峭拔风范。其六言绝句《得蜀中故人书》亦朗秀清新,较有情趣。其他一些诗作,虽有一些隽句,但多用奇字押险韵,语句诘屈,令人费解,如:"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太和庵前坐泉》)等。其《夏夜》诗等,此类弊病更为突出。谭元春的写景散文亦有出色作品,如《游南岳记》写登祝融峰顶所见云海奇观:"晴漾其里,
云缝其外,上如海,下如天,幻冥一色,心目无主;觉万丈之下漠漠送声。……久之,云动。有顷,后云追前云,不及,遂失队,万云乘其罅,绕山左飞;飞尽日现,天地定位,下界山争以春翠供奉;四峰皆莫能自起,远湖近江,皆作一缕白……"气势雄伟,景界壮观。三篇《游乌龙潭记》将三次游赏的不同时令特征及特异景色描绘得恰到好处,意境毫不雷同。受郦道元影响,语言表现力甚强。其书牍铭序如《求母氏五十文说》、《端石砚铭》、《宋绣观世音赞》等亦洁清隽永,颇有意致。
著作收入《谭友夏合集》23卷。包括《岳归堂新诗》5卷,《鹄湾文草》9卷,《岳归堂已刻诗选》8卷及《诸稿自序》(附诸名家序)1 卷。与钟惺共编《诗归》51卷,《明诗归》10卷,补遗1卷。共评《诗删》10卷。另有《谭子诗归》10卷(此集乃其选本,前有自序);《庄子南华真经评》3卷;《四六金声》10卷(附补遗);选编《东坡诗选》12卷;评点《想当然传奇》2卷。
谭元春相关谭元春墓 湖北省天门市
同年(公元1586年)出生的名人:恽向 (1586~1655) 明朝画家 江苏省常州武进 蓝瑛 (1586~1666) 明朝画家 浙江省杭州 徐霞客 (1586~1641) 石鼓书院 江苏省无锡江阴 爱新觉罗·阿敏 (1586~1640) 辽宁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 朱常洵 (1586~1641) 北京市西城区 + 更多公元158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37年)去世的名人:郭维翰 (1565~1637)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侯良柱 (?~1637)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 黄立极 (1568~1637) 明朝首辅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李若珪 (1569~1637)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 李春烨 (1571~1637) 明朝兵部尚书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 舒穆禄·扬古利 (1572~1637) 满洲正黄旗 黑龙江 + 更多公元1637年去世的名人》
谭姓名人堂谭旭东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人 谭宣子 宋朝词人 浙江省人 谭声辉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人 谭英林 山东省潍坊市人 谭毓铨 江苏省人 谭和 (1898~1930)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人 谭路 (1923~1995) 广西自治区玉林人 谭源 (1925~2013) 江苏省淮安盱眙县人
天门更多人物
贺云南 (1923~1944) 李国良 (1908~198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朱显柱 (1913~1942) 刘诞 (?~193) 东汉宗室、益州牧刘焉第二子 于革胜 管于奎 (1915~1945) 沈南山 (1916~1941) 胡石庵 (1879~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