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si,第四声)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母亲徐五缘。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著名维新派人物。北京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早年生活
1865年(同治四年),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
1870年(同治九年),谭嗣同五岁,时得重病,昏死三日,竟又奇迹般复活,故名“复生”。
1875年(光绪元年),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有才华。他对传统的时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几个字。他仰慕那些锄强济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当时北京的一个“义侠”大刀王五结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挚友。
求学经历
1877年(光绪三年),谭嗣同在浏阳与唐才常订交,他又师从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的典籍,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此后又到兰州,在他父亲的道署中读书。
1884年(光绪十年),谭嗣同离家出走,游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山西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
1888年(光绪十四年),他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汲取其中的民主性精华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广为搜罗和阅读当时介绍西方科学、史地、政治的书籍,丰富自己。
维新之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年30岁的谭嗣同在家乡满怀忧愤,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 书 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对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他感到“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 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月,谭嗣同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 [1-2]
创作仁学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谭嗣同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在从北京去江苏任职的途中游历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后在南京候缺期间,开始创作著《仁学》。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月17日,谭嗣同写成其重要著作《仁学》,它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维新志士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在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支持下,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他首先加强了时务学堂中维新派力量。自己担任了分教习,又安排唐才常任中文教习,协助任总教习的梁启超,在教学中大力宣传变法革新理论,“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败”。孔子改制、平等、民权等学说由此而乘风扬波,日益恢张。他还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了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初,谭嗣同创建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1-2]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同年8月,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 [1-2]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5日,光绪下诏授给谭嗣同和林旭、刘光第、杨锐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 次日,光绪又召见他并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谋,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新政。谭嗣同密会袁世凯,要袁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凯于二十日晚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 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
英勇就义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谭嗣同相关谭嗣同故居(谭嗣同纪念馆)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谭嗣同祠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
人物关系:父亲:谭继洵 (1823~1901) 学生:蔡锷 (1882~1916)
经历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 (公元1898年)
同年(公元1865年)出生的名人:段祺瑞 (1865~1936) 民国十大军阀,北洋三杰 安徽省合肥肥西县 黄宾虹 (1865~1955) 近现代画家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蔡绍南 (1865~1910)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马福益 (1865~1905)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 骆成骧 (1865~1926) 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 云南省曲靖会泽县 + 更多公元186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98年)去世的名人:林旭 (1875~1898) 戊戌六君子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康广仁 (1867~1898) 戊戌六君子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康有溥 (1867~189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杨深秀 (1849~1898) 戊戌六君子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 杨锐 (1857~1898) 戊戌六君子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 刘光第 (1859~1898) 戊戌六君子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 + 更多公元1898年去世的名人》
谭姓名人堂谭世贵 广西自治区梧州蒙山县人 谭富盈 (1903~1987) 广西自治区南宁隆安县人 谭伟文 广东省清远市人 谭耀文 香港人 谭沈明 (1915~1949) 革命烈士 重庆市巴南区人 谭智勇 贵州省遵义习水县人 谭震林 (1902~1983)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人 谭延闿 (1880~1930) 湖湘三公子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人 戊戌六君子人物介绍谭嗣同 (1865~1898)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杨深秀 (1849~1898) 戊戌六君子 林旭 (1875~1898) 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1859~1898) 戊戌六君子 杨锐 (1857~1898)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1867~1898) 戊戌六君子 清末四公子人物介绍谭嗣同 (1865~1898)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陈三立 (1853~1937) 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丁惠康 (1868~1909) 清末四公子 吴保初 (1869~1913) 清末四公子 湖湘三公子人物介绍谭嗣同 (1865~1898) 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谭延闿 (1880~1930) 湖湘三公子 陈三立 (1853~1937) 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浏阳更多人物
陈绍常 (1893~1932) 饶子键 (1909~2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萧九如 (1910~1985) 朱文秋 李信 (1907~1985)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潘心源 (1904~1931) 黎定人 (?~1862) 袁德生 (1894~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