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道同(1870-1958),字慧清,号懒园居士,万冢乡万寨人,晚清贡生,人称万拨贡。祖上为明朝汝宁知府万孟雅,道同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诗,十六岁中秀才,十八岁为贡生,以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享有“汝宁才子”美誉。因其十二岁时丧父,母亲苏化主持家务,曾独家出资开办梆子戏班,使得少小的道同受到了戏曲文化的熏陶。二十岁时,清廷任命道同为光山县令,他看到当局气数已尽,拒不赴任,不愿为垂死的满清王朝送终。而他既不想做官,更不愿过无聊的生活,于是便隐居乡里,在家开馆教书。他还自费开办了讨学(学术研究会),邀本地文化名人每月初一十五前来聚会,吟诗赋词,谈书论画。民国初年,任汝南县劝学所所长,因不满官声习气,仅干两年又返乡坐馆教书。同时,酷爱戏曲的道同与擅长丝弦、古筝的胞弟万道荣一起开始了戏曲研究活动。当时,戏曲界社会地位低下,演员被称为戏子,属“下九流”之一。他不顾世俗偏见,概然结交梨园名角、曲苑高人、词坛大家,凡行中人士皆以宾客相待,备以乐器、食宿诚邀府上,好生地请教研讨。每到汝南城里,总是流连于戏楼曲场书院,有戏必看,有曲必听。那年开封的大调曲子戏班在汝南演出,他专门把戏班请到家中,奉为上宾,连唱十余天,恍惚于戏里戏外,听得是如醉如痴。他将词、曲录下,并吸取大调曲子和民间小调的精华,创造出新的曲种----丝弦道。丝弦道自成流派,别具风格,常用曲牌有哭皇天、双叠翠等20多个。伴奏乐器有三弦、大弦、筝、八角鼓、檀板等。他致力于戏曲人才的培养教育,创办了万冢火龙阁高梆剧团,注重选拔曲艺苗子并对学员因材施教,使之一专多能。其弟子姜高、张在子、毛得文等后来分赴各地,均成为比较活跃的曲艺社团组织者和丝弦道鼓子曲的传播者。道同置身曲艺作品的创作中可谓乐此不疲、热情无限,总是走在新文化、新文学、新时代戏曲创作大众化、推行白话文等不同时期文化运动的前列。一生共创作短篇曲艺作品150余件,其中尤以《李豁子离婚》、《小寡妇上坟》、《王大娘探病》、《拴娃娃》、《什么芳》、《看洋烟火》等剧作著名,风靡豫南,影响数省。其作品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生活气息浓厚,寓教于乐,通俗易懂,旋律优美,便于传唱。在内容和体裁上或评是论非,或褒善贬恶,或推陈出新,深受观众喜爱,也曾多次石印出书。1958年,道同病逝于许昌,享年79岁。
同年(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赵百元 (1870~1909)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阚舜臣 (1870~1946)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 倪嗣冲 (1870~1924) 安徽省阜阳阜南 钟昌祚 (1870~1912) 贵州省贵阳开阳县 沈鹏 (1870~1909) 江苏省苏州常熟 + 更多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胡琼琪 (1937~1958)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杨宝森 (1909~1958) 后四大须生 北京市 杨景华 (1915~1958) 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 叶莲香 (1905~1958)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钟良 (1915~1958)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李玉绵 (1908~1958) 辽宁省沈阳浑南区 + 更多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
万姓名人堂万桂香 辽宁省丹东振兴区人 万经 (1659~1741)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人 万力 (1920~1997)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 万民英 (1521~1603)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人 万世兴 辽宁省鞍山台安县人 万玮乔 台湾省人 万瑞兴 北京市人 万脩 (?~26)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陕西省咸阳兴平人
平舆县更多人物
陈蕃 (?~168) 东汉时期名臣 廖扶 王本祯 (1923~1977) 韩景隆 (1916~1947) 贾子郁 (1901~1932) 周浚 (220~288) 许扬 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