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蕖(1832-1884),女,字藕裳;盱眙别称“都梁”,因而自署“都梁女史”。盱眙县城人。晚清女弹词作家。她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汪云,任官陕西布政使,父汪根敬也官至州府。她天资聪慧,自幼即博览典籍,于史学及古文辞无不留意,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又置身于上流社会,对上流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她17岁丧父,由豫返里,后与桐城胡松岩结为伉俪。咸丰年间,太平军于苏皖一带攻城略地,清军败退。汪蕖先从桐城归依盱眙母家,再和祖母等举家南迁苏州,投靠堂兄汪祖绶,立足未稳,痛失夫君。又只身赴宝应,依附长兄汪祖茂。光绪初,祖茂去世,复往苏州,随侄汪瑞曾生活。她寄人篱下,清贫自守,曾怆然吟咏:“一自故园兵乱后,流离无所叹途穷。钗分镜破深秋里,托足安宜类转蓬。”汪蕖一生颠沛流离,渴望太平盛世。她长期避居评弹之乡——苏州,深谙弹词体裁,素以之排遣忧愤,抒发抱负。首先写《群英传》,几经寒暑,一脱稿便争相传抄。同治初年孀居后,她以更大的气魄和更高的热情创作《子虚记》。“遍览弹词男扮者,此书不欲与相同”。作者不满意《再生缘》对孟丽君以及《天雨花》等对女子命运的安排,一定要为女子扬眉吐气。《子虚记》假托明孝宗时代为写作背景,着意叙述忠臣孝子的典型文玉邻和具有叛逆性格的巾帼英雄赵湘仙的故事,故事的悲剧性结局的处理,突破传统模式。写法上,结构巧妙合理,情节曲折生动,场景宏伟,语言清丽。全书囊括20多个家族100多个人物,其主要者无不各具个性,神采飞扬。“窗下功夫非一日,青灯照我几篇成”。汪蕖去世前一年约光绪九年(1883年),这部64卷150万字的评弹巨著,于当年秋完稿,序文、题词亦相继拟成。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可以和另一部弹词名著《再生缘》相比,特别是它突破了对女扮男装者命运安排的传统模式,具有更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俗文学史上,《子虚记》占有重要地位。清光绪十年,汪蕖病逝。因当时环境所限,《子虚记》除光绪二十七年由繁华报馆印行过前八卷以外,全书从未出版过,只以抄本形式流传,因而其全貌鲜为人知。1982年,《子虚记》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
同年(公元1832年)出生的名人:杨宗濂 (1832~1906) 江苏省无锡 周阿生 (1832~1912) 江苏省无锡惠山 黄文金 (1832~1864) 太平天国五虎上将 广西自治区玉林博白 徐小香 (1832~1882) 同光十三绝 江苏省苏州 王遵文 (1832~1895)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 + 更多公元183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84年)去世的名人:徐寿 (1818~1884) 江苏省无锡锡山区 吴长庆 (1829~1884) 清著名淮军将领 安徽省合肥庐江县 朱莲芬 (1836~1884) 同光十三绝 江苏省苏州 陈炳 (1830~1884) 广西自治区百色凌云县 吕翰 (1849~1884)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 王启图 (1814~1884)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 + 更多公元1884年去世的名人》
汪姓名人堂汪菊林 (1919~1985) 江苏省苏州昆山人 汪启民 (1920~2015) 江苏省淮安淮阴人 汪明辰 江苏省扬州人 汪寿华 (1901~1927) 浙江省绍兴诸暨人 汪达之 (1902~1980)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 汪元方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 汪闻韶 (1919~2007)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苏州人 汪槱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浙江省杭州人
盱眙县更多人物
保三娘索家凤 (1911~1943) 谭源 (1925~2013) 万九如 王濯非 (1923~2010) 张雷激 朱五一 张铭 (1889~1977) 王仲安 (1911~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