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亮(1905~1990),广州市人。
汪12岁时便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民国11年(1922年),清华学校中等科毕业。民国15年,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民国15年至民国20年,先后在美国彼保德师范学院、威斯康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民国20年,汪怀着“教育救国”之志返回祖国,在武汉大学任教。次年,汪参加了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到河北定县教育实验区,试办乡村教育,想走以办教育达到富国强民的道路。民国29年,汪到四川开办乡村建设学院,后转到成都齐鲁大学任教。民国36年,接受平民教育会的资助,赴美考察工读教育,继续寻求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的道路。建国前夕,汪毅然从美国回国,迎接祖国的解放。
建国后1952年,汪调入华南师范学院任教,先后任教育系教授、系主任、教育研究所所长、副院长、顾问等职务。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汪特别重视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喻为“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汪在师范教育方面的探索和改革,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有计划地向中学毕业生宣传师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师范生入学后,进一步教育他们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具有人民教师的崇高风格;二、加强同本省各部门和各中等学校的联系、协作,使教育、教学工作切合中等教育的实际需要;三、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引导师生学习和研究青少年德育教育问题;四、注意发挥附属学校对培养师范生的作用,搞好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工作;五、对师范毕业生继续关心,经常联系,负责到底。这些探索和改革,成效卓著。1959年,汪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邀请,代表广东省教育战线到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活动。1960年,代表华南师院出席了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教群英会,1962年,又随同以周培源为团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出席了莫斯科国际高等教育科学技术讨论会,汪代表我国在会上作了题为《我们对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看法》的发言。
1980午,汪退居二线当学院顾问,但他不顾年老多病,仍和有关人员一起拟订《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试验大纲》,编写了《小学思想品德试验课本》,并对如何改进班主任工作和活跃少先队活动及对少年儿童教育心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研究。为了探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规律,汪经常深入华师附小的课室,听思想品德课,并认真做好笔记。与此同时,汪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从小学一年级起设置自然课,对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汪所有这些大胆的探索的卓越的建树,推动了广东教育事业的发展。1986年出版的《师范教育谈话》-书,
集中反映了汪从事几十年师范教育的宝贵经验。
汪为人民教育事业奋斗几十年,成绩显著。五六十年代,汪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1年,汪被授予广东省高等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4年,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决定,在全校开展学习汪德亮同志的活动。1984年,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给汪颁发了奖状,对其嘉奖。
1990年10月9日,汪在广州病逝,终年85岁。
相关院校:
武汉大学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罗明熵 (1905~1987)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谢焕廷 (1905~1970) 广西自治区北海合浦县 罗明燏 (1905~1987)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陈金 (1905~1979)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高健伯 (1905~1977)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 更多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朱杰勤 (1913~199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张镜清 (1930~1990) 广东省汕头市 肖杰 (1969~199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李天马 (1908~199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张大经 (1910~199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张玉琦 (1923~1990) 北京市房山区 + 更多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
汪姓名人堂汪绎 (1671~1706) 江苏省苏州常熟人 汪子霞 (1900~1931)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人 汪世衡 (1885~1919) 陕西省汉中西乡县人 汪流 上海沪江大学 浙江省绍兴人 汪德祥 (1916~1942) 安徽省六安人 汪桂芬 (1860~1906) 安徽省安庆潜山人 汪玉良 甘肃省临夏东乡族自治县人 汪份 (1655~1721) 江苏省苏州人 武汉大学人物介绍沈从文 (1902~198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李汉俊 (1890~1927) 刘永济 (1887~1966)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蔡孟坚 (1905~2001) 胡国瑞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天河区更多人物
秦明纲 (1862~1926) 简锡兴 (1915~2000) 苏英法 颜浩长 冼文思 凌应恬 (1954~2006) 简振友 (1920~1945) 潘达微 (188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