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1977年10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熟。现代大地测量学家、天体测量学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
夏坚白1903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家乡私塾和小学,后相继在上海公学、中国公学和南东中学学习。1925年考取清华大学。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留校任教。1934年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测量专业学习。1935年转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大地测量系学习,193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央研究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央测量学校教育处长、陆地测量局教育处长、中央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及副校长和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同济大学教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党和政府采纳了他和其他学者的建议,以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青岛工学院等5所院校测量专业的生员和设备为基础,于1956年组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后改为武汉测绘学院及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他出任副院长和院长等职,并于1958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近20多年,学校成功地将空间技术、遥感技术、信息系统、激光、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八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50项,取得成果44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5项、国内领先水平的3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的119项。在国际上还有若干项目获奖。在现代平差理论研究中,基于两个-备选假设的可靠性和可区分性理论,将巴尔达教授提出的测量系统可靠性理论推向可区分性新阶段,被认为是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王之卓院士建议开展的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为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五大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之一。另外,学校还参加了14次极地科考,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填补了多项空白。
1958年,他随郭沫若率领的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苏联,与苏方签订《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技研究议定书》中之第六项“测量、制图新技术的研究”。1959年5月在国家科委组织下,成立了国家科委测量制图组,继“十二年规划”后,重新规划全国测绘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他出任该组副组长,于1962年组织38位测绘专家参加制订全国《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测量与制图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简称“十年规划”),其内容包括大地、航测、地图制图、工测、仪器等专业16个中心问题共66个重要项目。该规划的贯彻执行,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他还亲自参与了《中国大地测量法式》的制定,这个规划使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文革”给测绘科研和教学以极大的冲击,他和其他的测绘科教人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孩,正在兴起的测绘科技、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夏坚白是中国测绘学会(原名中国测量制图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956年他和白敏、方俊等在北京商讨建立中国测量制图学会并向全国科联提出了建立学会的申请。1957年7月经批准成立学会筹备委员会,他被推选为筹会主任委员,进行了大量组织建设工作。此外,在筹委会期间,他还和全体筹备委员会委员一道,组织领导了几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创刊了《测量制图译报》和《测量制图学报》;围绕和配合国家测绘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和为中、苏、朝、越、蒙亚洲五国测绘科学技术会议报告选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学术活动;与国家测绘总局联合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测绘科学技术经验交流会并举办全国测绘科学技术革新展览会(以下简称“两会”)。“两会”是中国测绘界盛况空前的大会,到会的有国家测绘部门、军事测绘部门、各专业测绘部门、各测绘院系和科研生产机构的正式代表887人,列席代表527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900余篇,展品4300余件,展览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这是中国测绘界的一次空前的大会师,是中国测绘科学技术的大检阅,是中国测绘事业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两会”期间,宣布结束了中国测量制图学会筹备阶段,成立了中国测绘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他被推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长。
夏坚白虽然重任在身,公务繁忙,但还坚持一面任教一面著书。他与王之卓、陈永龄两位院士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参与商务印书馆编纂出版的大学丛书的编撰,合作编著了《测量平差法》、《大地测量学》、《航空摄影测量学》、《实用天文学》等,分别于1947—1952年出版。其中《实用天文学》由他亲自执笔撰写,是中国在该学术领域中最早的一本著作。这套丛书出版后,对于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和测绘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当时测绘科技从业人员的欢迎。至今,台湾的一些大学仍选用其作为必修教材。他还主编了《实用天文学》,与陈龄合著《养路工程学》,并著有《全能经纬仪T4的检验与应用》,他还审阅翻译了文采尔的著作《理论天文学基础》,主持翻译了《德国测量全书》第三卷第二分册《球面上和椭圆体面上的大地计算》。1977年10月27日,夏坚白院士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武汉,终年74岁。逝世后,出版了他编译的遗著《卫星大地测量学概论》和《卫星大地测量方法》。这两本书是中国最早的空间大地测量学著作。
夏坚白曾任九三学社中央科学文教工作委员会委员,并被推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夏坚白的一生,为培养中国的测绘人才、为提高中国大地和天体测量学术水平、为推动和发展中国测绘科技教育与测绘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夏坚白相关同济大学校长1948.12—1953.11
相关院校:
清华大学
同年(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谢少文 (1903~199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绍兴 魏曦 (1903~198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 王曰伦 (1903~1981)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泰安市 汤佩松 (1903~2001)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林镕 (1903~1981)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 + 更多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吴有训 (1897~1977)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叶企孙 (1898~1977)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 上海市 张德庆 (1900~1977)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市宝山区 程孝刚 (1892~1977)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 崔凤楼 (1910~1977)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刘攀栋 (1931~1977)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 更多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
夏姓名人堂夏茂林 (1923~2016)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人 夏永奇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人 夏九畴 (1885~1928)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人 夏振华 (1918~1946) 湖北省天门人 夏映志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人 夏凡 北京市人 夏邦谟 (1488~?) 重庆市涪陵区人 夏云杰 (1903~1936) 著名抗日英烈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茅以升 (1896~1989)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竺可桢 (1890~1974)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苏步青 (1902~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陈景润 (1933~1996)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梁思成 (1901~1972) 梁启超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李四光 (1889~1971)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 童第周 (1902~1979) 著名实验胚胎学家 梁思礼 (1924~2016) 梁启超第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人物介绍茅以升 (1896~1989)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钱钟书 (1910~1998)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吴晗 (1909~1969) 历史学家 胡锦涛 梁思成 (1901~1972) 梁启超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陈希 华罗庚 (1910~1985) 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吴阶平 (1917~201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常熟更多人物
吴本立 (1698~1775) 陈文熙 (1876~1937) 平鑫涛 杨晋 (1664~1728) 吴熊光 (1750~1833) 清朝大臣 倪虹洁 朱浩然 (1910~1999) 张金吾 (1787~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