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先发,1898年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月儿湾村(今属新县郭家河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萧先发生性耿直,爱打抱不平。凡本村发生地主欺负穷人的事,他都挺身而出。因此,在村里颇有威信。
1928年5月,黄麻起义后建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由黄陂木兰山返回鄂豫边,开辟柴山堡根据地。月儿湾离柴山堡不过几里地,萧先发听说工农革命军是穷人的队伍,便报名参了军。
不久,受组织委派,萧先发回到月儿湾一带开展工作。他首先在附近几个村里发展了十多名青年人,组成农协会的骨干,通过他们发动更多的农民参加农协会。
柴山堡的革命斗争使月儿湾的刘老财提心吊胆,浑身像有小毛毛虫在爬。这天,这个狡猾的老狐狸忽然灵机一动,让人请来村里的“媒婆李”,给了她五块老洋头,令她说媒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萧先发。萧先发假意答应,利用“完亲”之机将刘老财活捉。
镇压了刘老财后,萧先发利用缴获的两支 及大刀长矛组成一支农民赤卫军,大家推他当赤卫军队长。打这以后,农协会的活动日益活跃。1929年1月,萧先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他任光山县弦南区便衣队队长。红二十五军主力西移后,国民党军对根据地大肆“清剿”,血腥制造“百里无人区”。萧先发率领便衣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这天,便衣队正在山上寻找山洞栖身,山下一个开肉铺的屠夫跑来对萧先发说:“有个姓官的保长今天派人割了十多斤肉,请民团的范队长,夜晚准备大摆酒宴。”
萧先发一听,即和队员们决定趁机突袭。
当晚,便衣队在萧先发的指挥下镇压了敌保长和民团队长,迅速收拾缴获的0弹药和粮食,不声不响地撤回山上去了。
1936年春,残雪未消,国民党军又开始搜山“进剿”,并强令苏区老百姓移居“并村”,在各村和交通要道上安插了众多的密探和“地补哨”。在这种情况下,游击队拉到山高林密的天台山至连康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
进山以后,游击队带进山的一点粮食很快吃完了,群众也无法把粮食运上山来。一连几个月,大家靠吃野果、啃树根充饥,不少战士的身体被拖垮了。伤员没药,只好用盐水洗,用南瓜瓤子敷伤口。萧先发望着队员们一天天瘦下去,病号一天天多起来,心里火烧火燎的,急得团团转,抽烟也更厉害了。
一天上午,他把大家叫到一块说:“敌人想把我们饿死、困死在山上,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活下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完,他便挑选了三个身体好的队员,化装成卖柴的农民下了山。一路上,他们巧妙地闯过了道道关卡,来到宣化店集镇。他们卖掉了干柴,买了几升大米和一些粗盐,余下的一点钱,买了40个芝麻饼子。萧先发说:“这40个小饼子,我们一人十个,作为路上的干粮。”
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吃到粮食,三个战士走着吃着,离驻地还有十多里,他们的饼子就吃完了。萧先发摸着布兜里的饼子,怎么也舍不得吃。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山上饿着肚皮的队员。几位战士见萧先发始终没动嘴,就凑过去问:“萧队长,咋不吃呀?”
萧先发笑了笑说:“我嘴巴大,早吃了好几个了。”
战士们不信,萧先发用摸过芝麻饼子的手往嘴边一抹,逗趣地说:“不信吗?你们来闻,我这嘴巴上还有芝麻的香味哩。”
天刚黑定时,他们回到驻地。萧先发从怀里掏出带着体温的十个小饼子,乐呵呵地对大家说:“这次下山给大家带回了一点礼物,数量不多,一人尝一点。”说完,亲自动手把饼子分开一一送到战士的手中。
那几个战士见此情景,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萧队长,您……”
“你们别多嘴!”萧先发怕战士们泄漏了秘密,连忙截住话头:“干部战士都一样,我也吃一点。”说罢,他拿起一个饼子就啃起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国共合作,游击队才得以下山。不久,中共经光县委迁到萧先发所在村月儿湾。此时,萧先发任经光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回村头一天,他把队员们带到自家屋里,收拾房子让大家歇息,又让妻子煮了几大锅米饭,炒了几个小菜,让队员们饱餐一顿。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又打内战。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集结30余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军。中原主力部队突围后不久,中共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在卡房回龙桥成立,萧先发任中心县政府副县长。
为躲避搜山“清剿”,萧先发带着部队成天钻树林,爬山岗,和敌人捉迷藏,有时一天就要奔走百把里路。由于没鞋穿,战士们的脚板都被野刺、尖石划破了,疼痛难忍,留下的血迹,还往往给敌人“搜剿”提供了线索。为了减轻战士们的痛苦,萧先发领着大家从山上割回一些芒草,教他们编草鞋。这样一来,战士们有鞋垫脚。他为此还编了一段顺口溜:“芒草鞋,软绵绵,既可脚又轻便。穿它打白匪,更把劲儿添。”
小战士萧明和害过脚病,一穿草鞋就起血泡。萧先发直犯愁,跟他开玩笑说:“你这双小姐脚哟,该怎样打发呢?”
这天夜晚临睡前,萧先发把一双绣有“坚持”两个字的新布鞋递给萧明和,和蔼地对他说:“穿上它吧,干革命没有一双好脚怎么成?”
时值深秋,气温渐寒,萧明和见萧先发还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便说:“县长,你穿吧,你的脚也划了不少血口子。我习惯了,能坚持。”
萧先发见他执意不肯穿,便爽快答道:“好吧,你不穿我穿,赶紧休息吧。”
第二天早晨起来,萧明和发现自己脚上还是穿上了那双新布鞋,不大不小正合适。后来,还是县委书记刘名榜告诉萧明和,这双布鞋是萧先发托人捎信叫自己妻子特意做的。他怕妻子做的不合脚,捎信时还细心地写了尺码:长七寸,比我脚稍宽,另外,鞋帮不要做得太硬。
1946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勤,也下得特别大。战士们身上穿的都很单薄,白天爬山还好一点,夜晚偎在冰冷的山洞里,个个冻得浑身打颤。萧先发穿的也不多,惟一能挡风御寒的就是一件旧棉大衣,他很少穿在身上。哪个战士病了,他马上给他盖上;哪个战士夜里站岗,他硬是逼他穿上;哪个战士下山执行任务,他横竖让他捎上。战士们称这件大衣为“公用大衣”。
一天夜晚,天冷得出奇,一位战士突然发起了疟疾,开始发高烧,一会儿又冷得牙齿直打架。半夜时分,萧先发拿着松明子查铺,发现那位战士有病时,立即脱下大衣盖在他身上。那位战士执意不肯,他严肃地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谁有病谁盖大衣。你们不都说这是‘公用大衣’吗?没皮扯,快盖上。”
当那位战士再次推让时,萧先发已吹灭松明子,到洞外换岗去了。
一个多月的大雪封山,仅有的一点粮食早吃光了,野果草根都找不到了,部队已五六天断炊,队员们饿得有气无力。萧先发急得几天几夜没合眼。这天上午,他把战士小吴和小陈叫到身旁说:“咱们都是共产党员,困难时候要替战士着想。今天,你俩跟我一块下山,搞点粮食。”
临走时,他和刘名榜共同安排了防卫措施,还把“公用大衣”交给了一位伤员,对他说:“我们下山,带着不方便,留给你吧!”
年近半百的萧先发拄着木棍,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前面引路。他们跑了几个村子,挨家挨户打听,只弄到十多斤大米和几个萝卜、白芋。为了确保安全,萧先发没敢在山下拖得太久,匆匆带着小吴,小陈往回赶。
萧先发和小吴、小陈过了小龙王山,转过一个山坳,快到部队藏身的山洞了。萧先发回过头招呼着:“别急,走慢些,天黑以前可以到家”。说完,他迈开腿,踩着一块石头试着往前挪。突然,他脚下的石头一松动,萧先发失去重心,踉跄几下,跌入了20多米深的山谷。
没有嘱托,没有告别,萧先发就这样匆匆而去。噩耗传来,干部战士和附近群众无不深感沉痛。
解放后,党和政府将萧先发的英雄事迹编纂成《浩气千秋》、《烈士永生》等书激励后人,其生前用过的东西一直陈列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供人们瞻仰。
(王敬德)
同年(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项英 (1898~194) 湖北省武汉武昌区 吴振民 (1898~1927) 浙江省绍兴嵊州 沈兹九 (1898~1990) 浙江省湖州德清 叶天底 (1898~1928) 革命烈士 浙江省绍兴上虞 何赤华 (1898~1927) 浙江省绍兴诸暨 + 更多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谢祥军 (1914~1946)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 熊从周 (1878~1946) 熊从周 云南省玉溪 袁金生 (1923~1946) 江苏省南通如皋 许明清 (1918~1946) 革命烈士 浙江省嘉兴平湖 邢德荣 (1928~1946) 北京市通州区 叶良运 (1918~1946)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 + 更多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
萧姓名人堂萧之楚 (1897~1958)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 萧民 (1913~1999)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人 萧汝霖 (1920~1948)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人 萧灼基 著名经济学家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人 萧开发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人 萧耨斤 (980~1057)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巴林左旗人 萧海涛 广东省中山市人 萧铣 (583~621) 南朝梁皇帝 江苏省常州武进人
新县更多人物
黄长先 韩明柱 (1913~1938) 范朝福 (1916~199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肖国清 (1917~1933) 王才贵 (1907~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黄锦思 (1910~2002) 开国大校 殷绍礼 (1913~1948) 杨玉山 (191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