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姓

 百家姓大全   2022-09-05 18:06     0 条评论
摘要:

葛姓起源葛姓起源源流一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葛天氏。据《风俗通义》载:葛氏,葛天氏之后。传说远古时期中原出了几个圣人,其中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巢氏教人筑巢而居,另外还有个部落首领葛天氏,他

  葛姓起源

  葛姓起源

  源流一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葛天氏。据《风俗通义》载:葛氏,葛天氏之后。传说远古时期中原出了几个圣人,其中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巢氏教人筑巢而居,另外还有个部落首领葛天氏,他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住的地方百鸟云集。葛天氏爱听鸟的呜叫,久而久之忽然得到启发:好听的鸟声能使人心情舒畅,难听的噪声使人心烦意乱。因而发现了音乐对人有教化作用,于是他创作了著名的古乐《葛天氏之乐》,成了中国音乐的始祖。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名为姓,奉葛天氏为葛姓始祖。这就是最早的葛氏。 源流二 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嬴姓,出自黄帝后裔,属于以封邑名为氏。传说禹临死时,遗命将天下让给伯益,但伯益坚持不受并跑到箕山躲了起来,于是禹的儿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伯益的后人则被封在葛国(在河南宁陵县以北),称葛伯。商时国灭,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奉葛伯为葛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洪姓。汉时洪襄祖为荆州刺史,与东君太守翟义共起兵讨莽,立刘信为天子,后为莽所败,遂称病自绝于世,莽怕他后代有变,就将洪氏迁往琅琊。洪氏后人葛卢起兵帮助光武帝立了大功,封下邳鄣县侯。开国初,葛卢弟文随他征讨冒矢石,疮痍周身,伤失右眼,屡有大捷,葛卢上书为文讼功,自己要求转封于弟。汉朝想成全他的高义,就封其弟为骠骑,营造宅舍于博望里,又分割租秩以供奉史士给二君,葛卢劝止不从说:这样麻烦国人何以为止。就借口渡江南下到句容安家,乃以名为姓。这就是吴中葛姓由来,其后奉葛卢为葛姓始祖。 源流四 少数民族姓改为葛氏。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贺葛氏改为葛氏。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时期成吉思汗后裔脱欢,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各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鄂温克族,出自明朝时期鄂温克族喀尔佳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五 另有葛姓改他姓。 《武夷山志》载:南宋闽人葛如晦家住琼州,至雷州为白氏继子,改名为白玉蟾,博览群山,善篆棣、草书,工画梅竹,隐居武夷山著有《武夷集》。

  葛姓堂号郡望

  郡望堂号

  郡望 葛姓宗祠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梁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句容县:汉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置县,即今江苏省句容县。起初隶属鄣郡,西汉朝元封元年壬申(公元前109年)改其为隶属丹阳郡。 堂号 梁国堂:因国立堂。 顿邱堂:以望立堂。 张掖堂:以望立堂。 梁国堂:以望立堂。 顿丘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句容堂:以望立堂。 清柳堂:以望立堂。 余庆堂:以望立堂。 崇德堂:以望立堂。 正德堂:以望立堂。 承德堂:以望立堂。 载德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树滋堂:以望立堂。 抱朴堂:以望立堂。 光达堂:以望立堂。 读书堂:以望立堂。 覃兮堂:以望立堂。

  葛姓家谱介绍

  泮南葛氏宗谱八卷(民国)葛德堂总理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义乌葛辞何氏宗谱十五卷(现代)何刚等2003年计算机排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上海市松江区博物馆 上海青浦倪葛一家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葛志坚续编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编抄本上海市青浦区档案馆 浙江金华葛湖盛氏上世世系补考,附金华葛湖盛氏上世谱传(民国)盛俊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本溪葛氏家谱单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辽宁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村 上海葛氏家谱三卷(民国)葛尚钧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三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上海嘉定葛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葛雪来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覃兮堂铅印本二十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图书馆 江苏吴县苏州洞庭东山葛氏四修族谱(民国)葛揆中、葛其忠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十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徐州市档案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肃邑苎罗葛氏宗谱(清)葛肇增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读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江句章高尚宅葛氏宗谱(清)葛世授、葛奎先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7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江慈树葛氏宗谱(清)陈鸿谟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葛氏宗谱十八卷(清)葛鸿福、葛启时等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905年)光达堂木刻活字印本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月葛氏宗谱四卷(民国)葛昌达、葛昌兴等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抱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溪章桥葛氏家乘(清)葛惟辛清道光年间明德常人红格手写本八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安徽续溪稷庆坊葛氏重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明)葛文简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桐城葛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葛履成、葛拔萃等重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尤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潜山葛氏族谱四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葛起旋续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正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人民大学图书馆 福建建瓯璜溪葛氏宗谱(民国)葛梁城修,葛赞新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福州焕文五彩石印局石印本十二册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临邑德平葛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葛周玉重纂清嘉庆八年(公元1801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葛氏宗谱(民国)葛毓兰等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读书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谱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葛氏四修家谱三卷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清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续修,清光绪年间再修,(民国)葛尚钧于民国戊辰年(公元1928年)四修,铅印本三册复旦大学图书馆

  葛姓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葛姓一直生活在华北地区,东迁山东,南入河南。秦汉时期,葛姓已经南下江苏 迁徙(钱文忠 百家讲坛)、江西、安徽。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战火连天,使得原居于河南之葛氏有迁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氏族人却一直长盛不衰,并有东晋葛洪为炼丹,携子侄至广州。此际至隋唐,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今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葛氏族人。 唐、宋时期,葛姓继续南下,东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都有了葛姓的分布。 宋朝时期,葛姓近1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3%,排在第七十九位。葛姓主要分布于河北、江苏,这两省的葛姓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55%,河北是葛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葛姓人口的28%。其次分布在湖南、陕西、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四川等地。全国形成了以北方河北、东南江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葛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葛姓15万多,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当时浙江、江苏为葛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甘肃、安徽、山东等地。浙江为葛姓第一大省,大约占葛姓总人口的27%。这一时期,葛姓人口的移动方向是东南和西北,最终形成了以东南江浙和西北甘肃为中心的葛姓聚集地。 当代葛姓的人口近140万,为中国第一百二十六位姓氏,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近1000年来葛姓人口增加率呈下降的态势。截至2007年,葛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葛姓人口的18%,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是葛姓的主要分布区,四省葛姓大约占全国葛姓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内蒙古,七省区又占葛姓人口31%。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沿海岸线向北,直入东北的葛姓分布区。葛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右图)表明:在苏沪皖鲁、浙江北部、河南东部、山西东南端、河北大部、京津、辽吉西部、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部,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18%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1.2%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9.5%,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2%的葛姓人群。在河北南部、鄂豫晋大部、陕宁、甘肃西部和东部、新疆西北、内蒙古中部、重庆北端、湖南东北、赣闽大部、贵州西段、四川南部、云南大部、辽宁东部、吉林中部,葛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为0.09%~o.18%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9%,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6.5%的葛姓人群。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5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