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天门村。徐禧之子,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徐俯7岁能作诗,为舅父黄庭坚所器重。因父亲徐禧死于国事,承袭父爵被授任通直郎,后升司门郎。靖康元年(1126),金军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攻陷东京,张邦昌僭位称帝,建立傀儡政权。徐俯不屑与奸佞为伍,愤而辞官回家。当时朝廷有的官员为避张邦昌讳,连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徐俯听说这件事,气愤难忍。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将家里的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来访,就大声呼唤昌奴前来驱使,以此表示对张邦昌的鄙夷。张邦昌和他的傀儡政权很快就消失了。建炎(1127-1130)初,内侍郑谌赏识徐俯的品行和文才,向宋高宗荐举,胡直儒、汪藻等当朝大臣也极力推荐,徐俯因而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后因与宰相赵鼎政见不合,贬为洞霄宫提举。绍兴九年(1139),知信州。不久因病辞官返乡,终老德兴。
徐俯是宋代江西派著名诗人之一,著有《东湖居士集》6卷。早期诗风受黄庭坚影响,崇尚疲硬,强调活法,要求"字字有来处",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晚年的徐俯,在诗歌创作中力求创新,诗风趋向平实自然,清新淡雅,别具一格。歌咏德兴故园的《春游湖》(一名《新营市》)是徐俯晚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七言绝句以明快的风格、富有动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雨后山乡春景图。诗云:"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水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全宋诗》、《宋诗三百首》等诗集都不约而同将此诗收入其中。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徐俯病逝德兴家中。数百年后,人们还记着这位做人、作诗都别具一格的先贤。清代谢启昆《读全宋诗仿之遗山论诗绝句》一诗赞道:"横塘春绿满东湖,不肯因人作步趋。风节谓阳真不愧,闺中有婢唤唱奴。"诗的前二句说的是作诗,后二句说的是为人,短短四句,对徐俯的诗风人品作出了极为精当的评价。
同年(公元1075年)出生的名人:商纣王帝辛 (1075~1046) 殷纣王,帝辛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王安中 (1075~1134)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1075~1128) 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巴林左旗 徐衡 (1075~1156)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 金太宗完颜晟 (1075~1135) 金朝第二代皇帝 黑龙江 + 更多公元10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140年)去世的名人:完颜希尹 (?~1140) 辽宁省 李纲 (1083~1140) 宋朝宰相,南宋四名臣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 杨再兴 (?~1140) 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 李弥大 (1080~1140)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 林杞 (1076~1140) 浙江省温州泰顺县 完颜银术可 (1073~1140) 辽宁省 + 更多公元1140年去世的名人》
徐俯作品目录 《踏莎行·玉露团花》《虞美人·梅花元自江南得》《卜算子·心空道亦空》《卜算子·天生百种愁》《卜算子·清池过雨凉》《鹧鸪天·绿水名园不是村》《鹧鸪天·满眼纷纷恰似花》《浣溪沙·章水何如颍水清》《踏莎行·画栋风生》《念奴娇·素光练静》《南歌子·细蕊黄金嫩》《鹧鸪天·宜笑宜颦掌上身》《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鹭飞》《浣溪沙·新妇矶边秋月明》《鹧鸪天·西塞山前白鹭飞》《鹧鸪天·七泽三湘碧草连》《踏莎行·素景将阑》
徐姓名人堂徐慧琴 (1923~1993) 浙江省宁波江北区人 徐加昌 辽宁省铁岭铁岭县人 徐静仁 (1871~1948) 安徽省马鞍山当涂县人 徐有禄 北京市人 徐少华 山东省青岛市人 徐思恒 (1917~1996)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 徐鼎正 (1905~1947) 北京市朝阳区人 徐端 (1754~1812) 浙江省湖州德清人 宋朝词人人物介绍王安石 (1021~1086)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柳永 (987~1053) 宋词四大家,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宋朝词人,柳氏三绝 苏轼 (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 黄庭坚 (1045~1105)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欧阳修 (1007~1073) 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晏殊 (991~1055)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范仲淹 (989~1052)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杨万里 (1127~1206) 南宋诗坛四大家,宋朝词人
修水更多人物
查阜西 (1895~1976) 古琴演奏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陈三立 (1853~1937) 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冷应徵 (1187~1276) 陈寅恪 (1890~1969)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朱秀早 (1898~1942) 革命烈士 樊策安 (1901~1935) 陈秋光 (1905~1934) 徐褐夫 (1903~1978) 著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