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铸(1863-1900)字研甫,号缦愔,直隶宛平人。清末官吏。生于清穆宗同治二年,卒于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年三十八岁。光绪十五年(公元一八八九年)进士。屡掌文衡,极主慎重。官至湖南学政。仁铸工诗,著有《涵斋遗稿》,传于世。中日甲午战后,痛感国势日衰,亟思变法。曾作《輶轩今语》,阐述维新变法之意,遭到湖南顽固派叶德辉、王先谦等的攻击。请其父徐致靖推荐康有为、梁启超、张元济、黄遵宪,谭嗣同于光绪帝,以仲其志。戊戌政变前夕,见后党势盛,新政前途暗淡,又致函王先谦,为自己曾经赞同维新开脱。戊戌变政后被革职。
晚清“维新四公子”
清代末期的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和陶葆廉(陶菊存),当时都是官宦子弟。谭嗣同之父谭继询为湖北巡抚,陈三立之父陈宝箴是湖北巡抚,徐仁铸之父徐致靖为户部侍郎,陶菊存也是世家子弟。
而 “四公子”也几乎都是大清王朝的“臣子”。如谭嗣同是江苏侯补知府、军机章京,陈三立是户部主事,徐仁铸是湖南学政使。但他们却无意于功名富贵,而醉心于维新变法。这“四公子”在当时与康、梁相呼应,锐意变法自强,很为时人所瞩目。
戊戌变法失败后,四公子中的谭嗣同决心以血激励后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场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含恨而死。陈三立、徐仁铸皆以“招引奸邪”之罪被夺官职;他们的父辈陈宝箴、徐致靖也以保荐康、梁“奸党”之罪,一个被摘去顶戴花翎“永不叙用”,一个被永远-。民国以后,徐仁铸的叔伯兄弟徐凌霄、徐一士在报上连载《凌霄一士随笔》,专谈清末民初掌故,对他们的那位“仁兄”每有唏嘘之笔。“四公子”中唯一以诗文称誉者为陈三立,他是清末诗文宗伯和“同光体”的领袖人物,列为“海内三陈”之一。后来清廷恢复他原职,他却拒绝不就,晚年在北京拒绝日伪拉拢,以85岁高龄-而死,其爱国气节颇为时人所钦佩。他的两个儿子陈师曾、陈寅恪,一为大画家,一为历史学家,也是极有名气的。
人物关系:父亲:徐致靖 (1844~1917)
同年(公元1863年)出生的名人:沈寿昌 (1863~1894) 清末北洋海军爱国将领 上海市浦东 华世奎 (1863~1942) 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家 江苏省无锡 王向南 (1863~1936)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粱振炎 (1863~1936)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 松毓 (1863~1929) 民主革命家 吉林省吉林市 + 更多公元186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0年)去世的名人:徐用仪 (1826~1900) 浙江省嘉兴海盐 魏发魁 (?~1900) 江苏省镇江 萧宝山 (1848~1900) 上海市奉贤 钟天纬 (1840~1900) 上海市金山区 史坚如 (1879~19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孔宪书 (1835~1900) 江苏省泰州海陵 + 更多公元1900年去世的名人》
徐姓名人堂殷夫 (1910~1931) 左联五烈士 浙江省宁波象山人 徐至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人 徐立清 (1910~1983)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人 徐承惠 (1904~1933)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人 徐达本 (1913~2013)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人 徐寿辉 (?~1360) 元末天完红巾军领导人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人 徐建华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人 徐仁 (1910~1992)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徽省马鞍山当涂县人 维新四公子人物介绍谭延闿 (1880~1930) 湖湘三公子 陈三立 (1853~1937) 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徐仁铸 (1863~1900) 维新四公子 陶葆廉 (1862~1938)
宜兴更多人物
崔东伯 (1898~1987) 教育家 路锦程 徐仁铸 (1863~1900) 维新四公子 张继楼 马苏政 (1922~2008) 吴可人 杨亚人 万益 (1902~1927) 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