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热情也格外高涨。
生平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袁宏道生于湖广公安(湖北公安)。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了。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不说“寒风”“冷风”而说“冻风”,意在说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对“燕地寒”的敏感。这样恶劣的天气,只好“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从“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来看,作者不知做过多少次尝试,都无奈而归。
公安派领袖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袁宏道(1568—1610)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针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字摹句拟,制造赝鼎伪觚的风气,他大声疾呼: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小修诗序》)他把死学古人的做法斥之为“粪里嚼渣”“顺口接屁”“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与张幼宇书》)。他强调文学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假人假言”,也就是从“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这种尊重个性、要求解放,反对传统的文学主张,使他的创作充满着由儒、道、禅混合的自由放纵思想。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0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这些山水游记信笔直抒,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
同年(公元1568年)出生的名人:魏忠贤 (1568~1627) 明朝末期宦官 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 朱翊镠 (1568~1614) 北京市西城区 朱华奎 (1568~1643) 安徽省滁州凤阳 曾鲸 (1568~1650) 明朝画家 福建省莆田市 黄立极 (1568~1637) 明朝首辅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 更多公元156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10年)去世的名人:沈璟 (1553~1610) 明代戏曲家、曲论家 江苏省苏州吴江 孙继皋 (1550~1610) 明朝状元 江苏省无锡滨湖区 李之皞 (1549~1610) 湖北省潜江 朱敏淳 (?~1610) 北京市西城区 王之栋 (1553~1610)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王汝训 (1551~161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 + 更多公元1610年去世的名人》
袁姓名人堂袁鸿逵 云南省昆明呈贡县人 袁国璋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 袁耀初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人 袁家新 安徽省六安叶集区人 袁庆望 (1930~2012) 浙江省宁波宁海人 袁桔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人 袁文殊 (1910~1993)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人 袁守芳 辽宁省葫芦岛人 公安三袁人物介绍袁宏道 (1568~1610) 公安三袁 袁中道 (1570~1623) 公安三袁 袁宗道 (1560~1600) 公安三袁
公安县更多人物
王竹溪 (1911~1983)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雍文华 廖奂亭 (1884~1954) 高翔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智岂页 (538~597) 庾黔娄 二十四孝子 张景 (970~1018) 王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