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的开发研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钟越,1931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县。祖父冯台异是清朝进士,在湖北崇阳当过知县。父亲冯友兰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学者。母亲任载坤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的女儿。冯钟越先后在昆明、北京完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在大学读书时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的积极分子,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钟越开始参加工作走向生活的时候,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建设的序幕刚刚拉开,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起步,航空工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建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放弃了留校和去昆明工作的愿望,毅然报名服从组织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加入了建设航空工业的行列。
当时,航空正业按照中央确定的由修理到制造、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发展方针,在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转变以后,从1955年开始筹建航空科研机构,开展研究设计工作。1956年,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了,从此冯钟越开始了飞机结构强度的研究工作。
在冯钟越从事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25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机战术技术性能的提高,飞机结构布局形式不断改变,因而在强度计算方面,传统的理论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所以,开辟新领域、研究新技术、实现新突破,以满足研制新型飞机的需要,就成为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主要课题。加之,电子计算机日益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研究亦成为强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冯钟越知难而进,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而推动了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不断进步,为发展祖国的航空科研事业作出面贡献。
冯钟越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能把握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确定科研工作的主我方向,规划科研铝攻关课题,一旦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就亲自组织实施,带头攻关。他既有战略思想,又有战术目标;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他胸怀全局,指挥若定,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他对科技人员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在审查报告时,他对其中的数学公式都要逐一验算,甚至连标点符号、错别字也不放过。
冯钟越在科技工作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带出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科技工作的实干家。对科技人员压担子、上课题,既大胆放手,又及时给予指导,使他们在科技工作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他很关心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外语水平的提高,给予他们学习进修的机会。他特别注意技术尖子的发现和培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年科技专家刘夏石就是冯钟越当时重点培养的技术尖子之一。
冯钟越本人在回顾25年来从事飞机强度工作的实践时写道:“我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求知精神,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因此能够提出一些带方向性的建议和支持那些有创建性的想法。由于这些年来接触的技术领域较多,因此知识面也比较开阔,能够解决一些技术难点和组织指导较大的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实施。”由于在科技工作中的建树,他成长为祖国第一代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先后被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1981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冯钟越在科技工作上的建树使他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家,而他又有出众的文学素养,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他去世的时候,冯友兰为儿子写了挽联:
“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泪洒岂只为家痛;
能娴科技,能娴文艺,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
冯钟越为我国的航空科研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82年10月,不幸病逝,年仅51岁。
人物关系:爷爷:冯台异 (1866~1908) 父亲:冯友兰 (1895~1990)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姊妹:宗璞 当代作家母亲:任载坤 外公:任芝铭 (1869~1969) 姨妈:任锐 (1891~1949) 革命烈士姨父:孙炳文 (1885~1927) 革命先烈叔伯:冯景兰 (1898~1976)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姑妈:冯沅君 (1900~1974) 现代著名女作家姑父:陆侃如 (1903~1978) 著名文学史专家、教育家
同年(公元1931年)出生的名人:周世荣 (1931~2017)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 厉鼎毅 (1931~2012) 江苏省南京 杨桂通 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 韩应选 (1931~2010)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张太恒 (1931~2005)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 更多公元193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道格拉斯·巴德 (1910~1982) 欧洲英国 林鹤龄 (1917~1982)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 李驹 (1900~1982) 园林学家、园艺教育家、花卉专家 上海市 徐九万 (1920~1982)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 杨俊生 (1890~1982) 江苏省淮安淮安区 姜仕安 (1916~1982) 开国大校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 + 更多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
冯姓名人堂冯达 (1924~2009)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人 冯玉秀 (1810~2011)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人 冯占海 (1899~1963) 辽宁省锦州义县人 冯璜 (1900~1982) 广西自治区梧州蒙山县人 冯钢百 (1884~1984)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 冯玲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 冯超然 (1882~1954) 三吴一冯 江苏省常州人 冯苓植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人
唐河县更多人物
王幅明 郭永金 (1953~1979) 崔枫林 周帮彩 (1903~1928) 郭富文 曲令敏 唐宏光 (1921~2018) 杨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