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沅君

 百家姓大全   2022-11-15 23:09     0 条评论
摘要:

冯沅君(1900-1974年),河南南阳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

  冯沅君(1900-1974年),河南南阳唐河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原名冯恭兰,改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易安、大琦等。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古典文学及诗词,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为同胞兄妹,丈夫是著名学者陆侃如。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主要经历

  冯沅君父亲冯台异,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后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树侯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讲授古文、算学、写字、作文。年幼的冯沅君喜爱读古文,尤爱读唐诗,十一二岁时不仅能背诵大量的诗词,而且还能够吟诗填词,故有“才女”之誉。后来,冯沅君的大兄、二兄先后赴京、沪学习。冯沅君在家一方面利用家中父兄念过的书,刻苦攻读,吟诗作赋;一方面大量阅读大兄、二兄带回来的中国古典名著及新出的报刊,从中接受新的思想。

  宣统三年(1910年)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辛亥革命时辍学,居家自修。民国6年(1917年),离家赴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科专修班。“五四”运动前后,校长思想顽固,反对学生参加-,冯沅君受15所女校爱国学生委托,起草致徐世昌总统书,并--上 书,又迫使校长辞职。她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亲自扮演焦母,进行反封建宣传。

  民国十一年(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并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研习中国古典文学,并于1927年毕业。其间1923年开始小说创作,以笔名淦女士在《创造季刊》与《创造周报》上发表《旅行》、《隔绝》和《隔绝以后》等篇。她的小说充满了大胆的描写和-旧礼教的精神,在当时曾震动过许多读者。1926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卷葹》(北新书局)和《春痕》(北新书局),前者是她的代表作,由鲁迅编入《乌合之众》。1929年又出版第三个短篇集《劫灰》(北新书局)。作品多是描写为获得婚姻恋爱自由幸福而-旧礼教的青年的情绪,也写母爱。

  1925年后,先后在金陵大学、中法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其间于1929年与文学史家陆侃如结婚。著有《中国诗史》(与陆侃如合著,1932年开明书店),《中国文学史》(启明书局)、《中国文学史简编》等书。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学习。1935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校任教,曾任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副校长。至新中国成立前夕,除教学工作外,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文学史的研究和著述。这期间出版《古优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古剧说汇》等书。

  1949年起,一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其间修订了《中国文学史简编》,与陆侃如合写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已被译成英文和罗马尼亚文。还和北京大学林庚教授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196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62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解放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先后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1974年6月17日病逝。

  家藏古籍甚多,有明本近百种,有部分图书被日本学者仓石武四郎看过。生前曾立下遗嘱,把他们数十年的全部积蓄6万余元人民币及2万余册珍贵的藏书,全部捐赠给山东大学。

  祁仪镇 祁仪镇,属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位于桐柏山余脉西麓,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距唐河县城25公里,全镇辖26个行政村,295个自然村,人口4.8万人,总面积187.2平方千米。

  祁仪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集镇始于明,兴于清,1945年设乡,易名友兰镇,1958年成立祁仪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祁仪乡,2017年12月撤乡设镇至今。是中国著名…… 详细++

  人物关系:父亲:冯台异 (1866~1908) 兄弟:冯友兰 (1895~1990) 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侄子:冯钟越 (1931~1982) 侄女:宗璞 当代作家冯景兰 (1898~1976)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丈夫:陆侃如 (1903~1978) 著名文学史专家、教育家同学:林徽因 (1904~1955) 福州三大才女,民国十大才女丁玲 (1904~1986)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张爱玲 (1920~1995) 民国四大才女,民国十大才女萧红 (1911~1942) 民国四大才女庐隐 (1898~1934) 民国四大才女,福州三大才女吕碧城 (1883~1943) 民国时期杰出女性吴健雄 (1912~1997)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凌叔华 (1900~1990) 民国十大才女袁昌英 (1894~1973) 石评梅 (1902~1928) 民国四大才女冰心 (1900~1999) 谢婉莹,福州三大才女,民国十大才女老师:陈衡哲 (1893~1976) 民国十大才女,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同学:苏雪林 (1897~1999) 民国十大才女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马富禄 (1900~1969) 北京市 朱洗 (1900~1962)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台州临海 张肇骞 (1900~1972)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温州永嘉县 张德庆 (1900~1977)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市宝山区 伍献文 (1900~198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温州瑞安 + 更多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陈登恪 (1897~1974)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 尔光 (1914~1974) 香港 陈文贵 (1902~1974)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庆市永川区 滕代远 (1904~1974) 无产阶级革命家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 赵东初 (1909~1974)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 滕嗣炎 (1904~1974)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 + 更多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

  冯姓名人堂冯峰 (1915~2000) 广东省中山市人 冯迁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人 冯汉江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人 冯磊 广东省广州市人 冯永杰 湖北省黄石大冶人 冯玲 (1919~1939) 浙江省嘉兴海盐人 冯钟越 (1931~1982)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 冯桂芬 (1809~1874) 江苏省苏州吴中人 北京大学人物介绍李大钊 (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李克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茅盾 (1896~1981) 著名作家 余光中 (1928~2014) 沈从文 (1902~198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蔡元培 (1868~1940)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朱自清 (1898~1948) 胡适 (1891~1962)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山东大学人物介绍罗荣桓 (1902~1963) 十大元帅,共和国36位军事家 沈从文 (1902~198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唐绍仪 (1862~1938) 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童第周 (1902~1979) 著名实验胚胎学家 闻一多 (1899~1946) 梁实秋 (1903~1987) 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季羡林 (1911~2009) 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 袁振英 (1894~1979) 武汉大学人物介绍沈从文 (1902~198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刘永济 (1887~1966)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蔡孟坚 (1905~2001) 胡国瑞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刘经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建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刘更另 (1929~20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熊十力 (1885~1968) 著名哲学家、史学家 中山大学人物介绍许崇清 (1888~1969) 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马骏 (1895~1928) 中国革命的先驱者 陈铁军 (1904~1928) 许广平 (1898~1968) 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林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甄永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黄耀祥 (1916~2004) 中国工程院院士 莫伯治 (1915~2003)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人物介绍徐悲鸿 (1895~1953)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竺可桢 (1890~1974) 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苏步青 (1902~200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 陈寅恪 (1890~1969) 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严复 (1854~1921) 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童第周 (1902~1979) 著名实验胚胎学家 马相伯 (1840~1939) 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 范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唐河县更多人物

  王柯 马旭村 王幅明 郭永金 (1953~1979) 李季 (1922~1980) 冯台异 (1866~1908) 李江树 郭富文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72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