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秉铨(1910~1980),河北安新县端村人。
民国19年(1930年),冯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到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任助教。民国21年至民国23年,赴北京燕京大学攻读,获理科硕士学位后回岭南大学任讲师、副教授、物理系代主任。民国29年,获中华文化基金会资助,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哈佛大学讲师、研究员。民国35年3月回国,在广州岭南大学任物理系、电机系教授。民国36年,任该校理工学院院务主任兼电机系主任。民国37年,任教务长。
建国初,冯留在岭南大学任教。1951年,任物理系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后,先后任华南工学院教务长、副院长。
冯担任华南工学院教务长期间,先后发表了《在新的学习战线上努力前进》、《对于同学学习和工作的一些意见》、《要以正确的态庋和方法对待考试》、《我对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等十多篇教学论文。
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范围很宽,对无线电电子学、电声学、水声学等学科都有很高造诣,对振荡理论尤为专长。冯在1956年第6期《物理学报》发表了《强力振荡器的相角补偿》的论文,首先提出了相角补偿理论,为国内外有关学术界公认和引用。
1971年,冯开展“脉宽调制式调幅广播发射机的理论与设计”、“射频削波语言加工器理论与设计”和“高效率高频放大器电路”等研究,取得突出的成果。1978年,该项研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三等奖。冯还翻译了大量的国外书籍和文献资料:著有《电声学基础》,《无线电发送设备》上、下册,《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近年来的发展》,审改了《英汉无线电电子学词汇》(8万多条)等论著。
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祖国造就了一大批电子学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有的己成为我国著名的研究员、教授或各级党政领导人。冯曾参加制订1956年《全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0年《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1979~1985年全国重点科学研究规划》。1978年,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冯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水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0年,冯在广州病逝,终年70岁。
相关院校:
燕京大学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雷瑞林 (1910~1975)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林孔湘 (1910~1985)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朱志淞 (1910~1989)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吴新民 (1910~1978)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 胡一川 (1910~2000)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 + 更多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0年)去世的名人:丘纪祥 (1891~198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崔强 (1912~19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楚岫云 (1922~19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莫雄 (1891~1980)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 唐佩湛 (1885~198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胡海天 (1929~198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更多公元1980年去世的名人》
冯姓名人堂冯成秀 (1921~1984) 陕西省安康汉滨区人 冯国庆 冯式一 北京市人 冯西海 陕西省咸阳秦都区人 冯盎 (571~646)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人 冯克熙 (1922~2004)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人 冯甲 (1902~1934) 海南省琼海人 冯圣法 (1903~1957) 浙江省绍兴诸暨人 燕京大学人物介绍冰心 (1900~1999) 谢婉莹,福州三大才女,民国十大才女 郑振铎 (1898~1958)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 周作人 (1885~1967) 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 黄昆 (1919~200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懿 (1914~1988) 梁启超的第三女 钱穆 (1895~1990) 著名的思想史学家、历史学家 白寿彝 (1909~2000) 史学家 嵇文甫 (1895~1963)
安新更多人物
辛璞田 (1904~1928) 刘敏 (1917~1996) 王麟庆 (1886~1942) 王国珍 (1918~2016) 李玉琳 (1888~1965) 刘毅 阎钧 (1914~1980) 张景耀 (1919~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