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范:唐朝初期泷州人(今广东罗定市),“春、泷等州獠首领”,是当地僚族酋长。任泷州刺史、澄州刺史等。
开元十六年时,岭南地区爆发了空前的大叛乱,这次叛军的领袖是泷州(罗定)的刺史陈行范。泷州是广东西部地区,而在有的史书上陈行范又被写作了“泷州蛮”,因此也许他是当地的土官也不一定。和他一起叛乱的还有何游鲁和冯辚。陈行范在攻破了岭南地区四十多个州县后自称天子,而何游鲁与冯辚则成为了定国大将军和南越王,在控制了整个岭南地区后,叛乱又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
陈行范在中国南部掀起的这场大叛乱眼下被定义为“西南少数民族反对唐朝-的起义”,不过如果因此而得出“受虐的少数民族的革命”的结论应该也是很教条的,毕竟陈行范不是那种苦大丑深的贫下中农,他本身就担任了泷州刺史的职务,可以说是受到了相当的礼遇而大大的出仕呢。总体而言,唐朝是一个相当国际化的时代,在官员的选拔方面并没有把民族或国家出身作为太过重要的参考因素,无论是吐蕃人、高丽人或是日本人,只要具有相应的能力,都是可以担任要职的。
岭南溪洞豪族世代传袭,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唐王朝为力矫积弊,不得不在选官制度上作釜底抽薪的改革。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南选代替豪族势力相妥协为特征的地方都督府除授制。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岭南豪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
开元十一年,陈行范被调离家族传统势力范围泷州,任澄州刺史。陈行范被调往偏远也是粤西西原蛮韦氏家族势力中心的澄州,朝庭这种调任做法,无疑打击了岭南豪族的根本利益。陈行范与各溪洞豪族首领知道唐王朝中央削弱地方势力的意图,联络各溪洞豪族首领积极准备反叛。
开元十六年正月,陈行范和广州少数民族首领冯璘(又称冯仁智)、何游鲁联合起兵叛乱,攻陷四十余城,3月陈行范回到泷州,在泷州(今太平镇潭白)称帝。国号:大泷。何游鲁称定国大将军,冯璘称南越王,割据岭南。
唐玄宗再命杨思勖率领永州、道州、连州等地兵马和淮南道 手十万人进讨叛乱。在多山多林的南方作战,骑兵的实用性不如 兵,而为了对付陈行范要特意的从千里之外的淮南调动部队,可见这个陈行范也是作了充分准备的,是个厉害的角色。
杨思勖经过了一系列的前哨战后,推进到泷洲,杨思勖的镇暴队与陈行范的叛军在泷洲展开了主力决战,考虑到泷州是叛军的根据地,杨思勖出动 兵激烈的泷州攻防战爆发了,最后以杨思勖的大胜而告终。陈行范两个最有力的部下何游鲁和冯辚被俘后再被处死的,陈行范本人则成功的逃了出来。
陈行范见势不妙,潜窜深州,投云际、盘辽二洞(今广东信宜市鸡笼山)。杨思勖率领全部兵马,穷追不舍,出动 兵进洞搜掳,生擒陈行范,将其斩首,又杀死叛军六万多人,缴获马匹、金、银、玉石无计其数。
《册府元龟》卷九八六《外臣部·征讨五》则称“獠首领泷、澄州刺史陈行范、广州首领冯仁智、何游鲁叛反,遣骠骑大将军杨思勖讨之”。《唐故虢国公杨思勖墓志铭并序》则云“澄州刺史陈行范构数十州渠魁欲割据江岭”这条记其为澄州刺史的资料可补正史之阙。
同时,陈行范被调往偏远也是粤西西原蛮韦氏家族势力中心的澄州,竟能联合数十州溪洞豪族首领发动规模巨大的反叛战争,无疑与此时唐朝中央凭藉臻于鼎盛的富强和国力而加紧推行的南选等限制打击岭南豪族的政策有关。《杨思勖墓志》云“公尽覆巢穴,俘虏凯归”。《新唐书·杨思勖传》则云:“思勖悉众穷追,生缚之,阮其党六万。”经过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泷州陈氏以及大量其他溪洞豪族都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陈姓名人堂陈之辉 河北省承德市人 陈明绍 (1914~2009)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 陈茂辉 (1912~201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人 陈谟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人 陈心陶 (1904~1977)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人 陈宇翱 江苏省南通启东人 陈兴建 (1916~1991) 开国大校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人 陈翰伯 (1914~1988) 天津市西青区人
罗定更多人物
陈法念 蔡绍芝 陈佛智 林一元 (1906~1988) 区寿年 (1902~1957) 谭启秀 (1892~1949) 李友庄 黄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