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猷(?~?),字号不详,江苏吴县人,一说北京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武举会试第一人,一说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武举会试第一人。
此科武举会试主考官是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赵用贤,翰林院侍读盛讷。
有关陈大猷的史料很少。仅从《吴县志》武进士第七卷中得知:万历十四年丙戌,陈大猷榜,陈大猷文绩锦衣卫籍,第一人,历官南赣参将。又从《宝庆府志》得知,陈大猷,武冈守备,北京锦衣卫人。武状元,升佥事。
万历十四年正月,令武举子们高兴的是,刑科左给事中杨芳等条陈京营六事,提出应将会试武举子分班留用,依次推荐补缺,并在三年内用尽。神宗认为可行。这样,就为武举子们报效祖国,发挥才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六月,兵部也向神宗提出:武职进身之途大约有四种,一世职,二武举,三行伍,四纳级。四途之中除世职和武举原系正途,行伍起家类多实数,其致身夹杂,于进太易,只有纳级,最可称为癰门。请神宗下诏,凡纳级武职-除已经在任者,准许照旧例按旨迁转外,其他寻常奔走者,虽然有推荐奖掖,亦不许一例推用。神宗批准了兵部的意见。武举被视为进身正途,更使武举子们坚定了走武举仕进之路的决心。
十一月,巡抚河南都御史衷贞吉提出八条建议,其中有“兴复武学,以储将材”。由此可知此前武学曾一度荒废。
陈大猷的生平事迹虽然难以考证,但从以上内容看,陈大猷应该是幸运的。因为,毕竟当时还有人为武举在说话,毕竟当时的皇上还在乎这些武举子。
此科武举会试第二人是江苏常熟人袁世忠,官至都督佥事,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第三人是江西南昌人黄腾龙,官至都司。
陈姓名人堂陈万志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人 陈奂 (1435~1504)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人 陈应寿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人 陈世训 (1894~1941) 海南省三亚人 陈真希 陈四长 陕西省咸阳三原人 陈柱 (1890~1944) 广西自治区玉林北流市人 陈松 吉林省白山靖宇县人
常熟更多人物
唐雪根 邵慎之 (1918~1997) 胡伟民 (1933~1989) 杨仪 (1488~1558) 陆萍 屈梁生 (1931~2007)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抑非 (1908~1997) 王峻 (1694~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