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江西萍乡莲花人。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 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著名书法家。
1892年(光绪十八年)散馆,取一等中馆元,授翰林院编修;1893年(光绪十九年)派为奉天乡试同考官;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詹事府詹事,授湖北省乡试、会试副考官;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翰林院侍读;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科道获第一名,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在南书房行走,兼充经筵进讲大臣,入值南书房、轮值养心殿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讲。任湖南乡试,会试正考官;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为南书房行走,授为补行庚子、辛
丑恩正并科浙江省乡试、会试正考官;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任陕西学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8月奉谕调补闽布政使,9月奉谕为山东提学使;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南书房行走;1907年12月25日调宗人府府丞;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派充廷试赴日、赴欧游学毕业生监考官及阅卷大臣;1909年(宣统元年)钦命为廷试游学生阅卷大臣;1911年(宣统三年)授副都御史,后授毓庆宫授读,毓庆宫行走、少保、太保、赏紫禁城骑马、乘坐二人暖轿、诰授光禄大夫、赐谥“文诚”。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师傅”即末代帝师。还是江西历史上出任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总监督的第一人。
人物生平
仕途
朱益藩之父是咸丰年间进士,在父亲熏陶下,朱益藩四岁就能写一手好字。朱益藩于光绪十六年恩科会试中贡士,殿士二甲第九名,赐进士出身。在保和殿御试时,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林,取一等第一名,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南书房行走,兼经筵进讲大臣,在养心殿为光绪皇帝和皇后讲《贞观政要》。”后多次外放为正副考官及学政。曾任奉天乡试同考官,湖北省乡会试副考官,湖南省乡会试正考官,浙江省乡会试正考官,陕西省学政等职。宣统元年(1909年)任宗人府府丞,宣统二年(1910)授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回籍
辛亥革命后回籍。一九一六年受清宫小朝廷之邀为上 书房师傅,教授末帝溥仪直至一九二四年其被冯玉祥赶出故宫。担任溥仪的师傅期间其受到信用,与闻机要,兼为“御医”,在毓庆宫诸位师傅中间其地位和影响仅次于陈宝琛。溥仪出宫后他管理“清室北京办事处”,仍负有为溥仪谋划之责。“九一八事变”后,朱益藩“但主拒,不主迎”,态度鲜明,溥仪出关,他不但不随行,而且至死没去过长春。后迫于生计,曾在北京琉璃厂挂笔单鬻字为生,今北京东琉璃厂信远斋的匾就是朱益藩题。朱益藩于一九三七年三月病殁于北京。溥仪闻报极为伤感,依例追赠“清故太保”,谥“文诚”,赏银5000元治丧。朱益藩同时又善诗能文兼精中医学,可惜生前所著的诗文手稿均在文革中焚毁,几乎无一存世。
朱益藩相关北京大学校长(1907.8-1908.1)
同年(公元1861年)出生的名人:杨文照 (1861~1945) 江苏省常州天宁 程璧光 (1861~1918) 广东省中山市 郑翼之 (1861~1922) 广东省中山市 黄汇 (1861~1934) 广东省中山市 蔡廷干 (1861~1935)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 更多公元186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曹云祥 (1881~1937) 清华大学校长(1922.4 - 1927.12) 浙江省嘉兴 周企言 (1868~1937) 江苏省常州天宁 顾椿庭 (1881~1937) 江苏省常州天宁 陈志正 (1910~1937) 江苏省常州武进 殷鉴 (1904~1937)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 张丕基 (1856~1937) 广东省中山市 + 更多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
朱姓名人堂朱阿丽 辽宁省丹东振兴区人 朱友贞 (888~923) 后梁最后一位皇帝 安徽省宿州砀山人 朱晓晖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黑龙江牡丹江绥芬河市人 朱高煦 (1380~1426) 北京市人 朱柔则 清代女诗人 浙江省杭州人 朱自芳 陕西省安康石泉县人 朱洪 安徽省安庆人 朱明 (1920~1940) 海南省文昌人
莲花县更多人物
谢锡玉 (1916~1994)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唐国栋 (1916~1979) 开国大校 刘元卿 (1544~1609) 朱洁夫 (1913~1993) 穰明德 (1912~2000) 江勇 (1913~2008)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徐国贤 (1916~2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况开田 (1912~198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