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养心

 百家姓大全   2023-01-12 23:24     0 条评论
摘要:

朱养心(明中后期),又名朱志仁。浙江余姚人,迁离杭州。他精于医术,尤其擅长专门外科。据《杭州朱氏日生堂药室重兴记》所载:朱养心擅长岐黄之术,明朝襄宗天启年间(另一说于明神宗万历

  朱养心(明中后期),又名朱志仁。浙江余姚人,迁离杭州。他精于医术,尤其擅长专门外科。据《杭州朱氏日生堂药室重兴记》所载:朱养心擅长岐黄之术,明朝襄宗天启年间(另一说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为避战乱而迁居杭州,曾遇黄冠道士授其异方。通过对那些药方的刻苦钻研,朱养心医术水平就更为精湛。后来他在胥山一带行医治病,对贫困的患者不仅不收费而且还给以接济,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为了表示对朱养心的感激,当地百姓为他集资构造药房。正当朱养心开始营业时,那黄冠道士也前来表示祝贺,并指点在朱家的堂前汲取井水制作膏药。通过这些井水配作的膏药,据说“灵验无比”。这就是朱养心家族制作膏药的由来。朱养心遂取“日生不息"之意名其堂为“日生堂",其药房即为“朱养心药室”。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朱养心形成了以膏丹为主的外治法特色,他和他的子孙以专治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的膏丹为经营特色,研制成了一系列特效验方。关于朱养心当年膏药的生产方式,虽然各种史志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由于朱氏膏药的生产至今仍采用传统工艺操作,所以我们从现在朱养心药业的生产流程也可窥知一二。制膏药的过程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是配药浸泡。按昭处方配齐各种药材,并剔除其它杂物成分,对精选后的药材进行粉碎加工并置于植物油中浸泡十多个小时。其次是加温熬制。二边加热药材,一边用桑树木棍进行不断的搅拌。等到药物内褐外黄后再滤去药渣,然后直要将其熬成“滴水成珠状的膏药肉为止。膏药肉的品质好坏取决于对下铅丹的把握上。为了让油与铅充分化合,必须要按油温高低决定下铅的速度快慢。经过正确调制后的成品应是纯黑光亮,香气浓郁,贴之即平,揭之易落,而极少留下污色。第三,去毒加料。膏药肉熬成以后,还须浸泡十五至二十天左右,以去火毒,然后重新熔化,并加入冰片等一些容易挥发的细料,拌匀后按大小规格均涂于纸、布或兽皮之上。膏药的外型要求做到菊花心、铜锣边、无缺口拉丝。朱养心药房所产的外敷药,由于效果灵验、价格适中,所以每逢集市时,常常是购者如云。

  朱养心的后代袭至十三、十四孙时,已是房族众多。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家业开始走向衰落。在共和国成立前,朱氏家族将共同管理“朱养心药室”的模式改成分房轮流管理,各房自行进货制药,轮流营业。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至社会主义改造前夕为止。现在作为杭城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药店,朱养心药业公司充分发掘朱氏秘方的药理价值,按传统古方开发了万灵五香膏、阿魏狗皮膏、阳和解凝膏、碧玉膏(童禄膏)、白玉膏(鲫鱼膏)、格子膏、头疯膏、移星膏、鸡眼膏、三仙丹、八宝珍珠散、日精月华丹(水眼药)、鹅毛管眼药及八宝神效眼药等特色药物系列。朱养心为后人所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来源:《杭州历代名人》 作者:夏卫东

  朱姓名人堂朱家骅 (1893~1963) 浙江省湖州吴兴区人 朱少法 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人 朱稼轩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人 朱椿 (1372~1423) 安徽省滁州凤阳人 朱虹 湖北省荆州洪湖人 朱錪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 朱秀君 江苏省淮安盱眙县人 朱国庆 土家族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人

  余姚更多人物

  孙矿 (1543~1613) 明朝大臣、学者 史孝咸 (1582~1659) 王华 (1446~1522) 明朝状元 楼适夷 (1905~2001) 高文虎 王翊 (1616~1651) 王守仁 (1472~1529)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宋汉章 (1872~1968)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127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