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国

 百家姓大全   2023-04-07 18:46     0 条评论
摘要:

何忠国(1909—1935),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政治部主任。湖北人。读书时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1934年秋被派到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担任军政治部主

  何忠国(1909—1935),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政治部主任。

  湖北人。读书时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1934年秋被派到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担任军政治部主任兼一师政治部主任职务。

  何忠国在担任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工作中,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生活艰苦朴素,把节省下来的钱交给党,作为抗日活动经费。在行军途中,他不怕苦和累,平易近人,关心体贴战士,对群众态度非常和气。因此,在军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35年初,何忠国率领部队转战在密山、勃利、穆棱、依兰等地,同日军进行着艰苦的游击战。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机动灵活的战术,指挥部队炸毁了滴道河子日军军火仓库和穆棱三道河子大桥。毁掉了敌人的军火物资,破坏了日军的交通要道,取得了战斗的胜利。1935年4月27日,何国忠率领一师二团向龙沟一带转移,途中经过依兰县重镇阁凤楼,遭遇伪警备连的阻击。他率部进行英勇还击,激战3小时,占领了阁凤楼,击毙伪军二十余人,缴获步枪三十余支,没收了镇内日本洋行及其走 店的财产,将其中一部分分给了群众,并召开了群众大会。在会上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讲明我军一心抗日的宗旨,表明我军同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使当地群众受到很大教育和鼓舞,不少群众当场就参加了抗日军队,抗日同盟军名声大振。

  同年6月17日,何忠国率领一师二团在勃利县刘家店宿营时遭遇日军围攻,他果断地命令三团一个连埋伏在公路两侧,作好战斗准备。当日军“讨伐”队的尖兵班进入我军伏击圈时,何国忠一声令下,指战员一齐开枪射击,将日本尖兵班八人全部击毙。战斗结束后,我军携带战利品急速转移到马鞍山屯。中途,又发现二百多名日军对三团进行围攻。在这种紧急时刻,何忠国带领部队主动出击,经过激烈战斗,抢占了马鞍山主峰。这时日军又以数挺机枪向我军阵地疯狂射击,何忠国身先士卒,临危不惧,沉着、勇敢地站在山头上指挥战斗。在他忘我的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全团战士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还击。这时敌人进攻更加疯狂,在战斗中何忠国中弹受伤,但他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又连中三弹,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此刻,何忠国想到的并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抗日事业和全体指战员的突围。他担心随身携带的机要文件被敌人获得,于是,把文件交给了身边的战友,并嘱咐立即派人送到军部。他在临终前的几分钟,还以顽强的毅力,打手势来激励干部、战士前进,说:“敌人来了,我不行了,你们不要管我,努力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吧!”在场的人员看到他临终前的行动,听到他激动人心的话,无不声泪俱下。临终前,他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何忠国牺牲时年仅26岁。

  何忠国牺牲的噩耗传出,全军干部、战士无不满腔悲愤、热泪涌流。为悼念何忠国,军民召开了追悼大会。他的英雄事迹,曾于1936年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上登载,得到广泛传颂。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何忠国相关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郝玉明 (1909~1940)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 陈耀元 (1909~1943) 湖北省武汉黄陂区 刘世昌 (1909~1993) 陕西省榆林横山区 叶北华 (1909~1987)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丘仲炽 (1909~1946)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 更多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韩浩 (1905~1935)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 朴翰宗 (1911~1935) 辽宁省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 李松波 (1904~1935) 朝鲜族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 杨太和 (1904~1935) 吉林省吉林市 李光林 (1910~1935) 朝鲜族 吉林省延边州 李翔梧 (1907~1935)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 + 更多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何姓名人堂何能 (1905~1995)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人 何腾蛟 (1592~1649)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人 何著胜 辽宁省鞍山海城市人 何培明 安徽省滁州天长人 何真理 (1919~2015) 江苏省淮安淮阴人 何希尧 何绍勋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 何锡藩 (1873~1926)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人

  湖北省更多人物

  李镛 方忠 凝聚态物理学家 张业遂 刘静庵 (1875~1911) 范恒山 张修树 (1929~1988) 童庆禧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201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