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廪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
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0在堂辞却。
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后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此后勤加钻研。禹襄长兄澄清从河南舞阳县盐店得到一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转交给禹襄。太极拳本为民间秘传,传承无可考。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短短不足五百字,是当时仅有的太极拳理论文章。禹襄比照参悟,结合实践,常招来力大者与之较技,检验实际效果。
杨露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禹襄处念书。禹襄对班侯的评价是“读书不甚聪敏,习拳颇领悟。”所以名震北京的班侯之拳技,除了得之父传外,也曾受教于禹襄。
武禹襄终生研究太极拳,及至到老,病卧床榻,犹为侍疾者讲论拳术,娓娓不倦。其甥李亦畲、李承纶均从其学,尤以李亦畲拳艺最精。
作品一览
武禹襄传世论文有《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四字秘诀》、《身法八要》、《十三势说略》等。被后世尊为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
历史评价
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武禹襄的武学理论,除了追随王宗岳的太极理论之外,其个人特色最为强烈,影响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气"论。"气"字用於武术,虽然不是武禹襄所独有独创,但是却可以说是完全发扬光大於武禹襄。在他短短的"打手要言"中,武禹襄就使用了二十五个"气"字,在他极短的"四字秘诀"中,也使用了六个"气"字。由此可见,武禹襄的武学理论可以说完全是以"气"来贯串。武禹襄故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瞻仰。
武河清相关武禹襄故居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
同年(公元1812年)出生的名人:段晴川 (1812~1893)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史淑清 河南省济源市 隋藏珠 (1812~1866)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 洪仁政 (1812~1864)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丁守存 (1812~1886)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 + 更多公元18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80年)去世的名人:薛书常 (1815~1880)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 牛凤山 (1806~1880)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 沈桂芬 (1818~1880) 北京市丰台区 安履贞 (1824~1880) 贵州省毕节威宁 薛焕 (1815~1880) 洋务重臣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 詹正良 (1810~1880)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 + 更多公元1880年去世的名人》
武姓名人堂武绍端 (1922~1995)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人 武占斌 (1914~2011) 武俊 云南省昆明东川区人 武艺 天津市宁河区人 武平一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 武蕾 河北省人 武顺 (623~665) 武则天的同母姐姐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 武筹 (1630~1681)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人
永年县更多人物
苗冰舒 杨班侯 (1837~1892) 王清宪 杨兆林 杨健侯 (1839~1917) 李经纶 (1832~1892) 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 杨少侯 (1862~1930) 武河清 (1812~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