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玉润(1860.7.29~1932.8.21)字德卿,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其父名绍岳,字觐候,经营商业,开设有钧恒觐鞋帽店,钧恒德、钧恒文汴绸庄,恒裕同鞋店。武玉润于光绪四年(1878)补博士弟子。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人。光绪十三年任河南省南阳县教谕。光绪十五年中二甲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官刑部主事,补授提牢厅主事,三迁为浙江司郎中,在刑部任职近15年。光绪三十年(1904)以京察一等,简授山东济南府遗缺知府,署兖州府知府,十一月补沂州府知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至十一月,山东省师范学堂监督事(校长),同年底,山东农林学堂总稽查(校长)。光绪三十三年(1907)下半年,丁生母陈氏忧归故里。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简授江西吉安府知府。宣统元年(1909)十月(一说为七月)调南昌府知府,在任候补道台,授资政大夫(正二品衔),赏戴花翎。武玉润为官廉洁奉公。任南阳县教谕时,爱学生如子弟,在刑部任职时执法公平,在山东、江西任职时关心百姓疾苦、苛捐杂税少,政简民安。宣统三年(1911)九月归故里,归乡后两袖清风。
1917年1月~1922年1月,武玉润任河南图书馆馆长。当时图书馆内有司书2人,庶务兼会计1人;有藏书室、阅览室、金石陈列室、标本陈列室,对外公开阅览。据1917年统计,馆内藏书3360多种,100451卷,计经部15类,史部16类,子部15类,集部3类,丛书部2类,时务部17类。河南图书馆自清朝宣统元年(1909)二月八日建馆以来,一直使用的是"四库全书总目"分类法,即四部分类法编制目录。
1920年,馆内藏书增至4340多种,138467卷,另置通俗图书590多部。同年,位于旧文庙内的"平民图书馆"亦并入省图书馆。武玉润见图书日增,旧分类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他受西方新文化的影响,于是想方设法,寻求一个更恰当的编目法,以利保存、查找和借阅。他致函北京图书馆及其他省图书馆取经,亦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请教。经过一番考察比较,最后决定采用杜威10进分类法改编卡片目录。由于建馆以来,馆址4迁,馆长8易,书来多门,编法各异,并且书籍、刊物及目录的缺漏、遗失及错讹较多。于是他将这些旧书报杂志及目录加以增补、购买、抄录和订正。
1920~1921年,武玉润率领本馆人员及邀请来的几名友人,开始并完成了用杜威10进分类法改编卡片目录的工作。从此,河南图书馆从中国沿用二千余年的四部分类法编目里解脱出来,步入新时代的行列,促进了河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武玉润主持省图书馆期间,除开展借阅外,阅览室、金石陈列室、标本陈列室实行对外开放,还开展解答问题、代为查找资料等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当时,河南省及开封市的许多知识界人士,尤其是青年人,均视图书馆为第二课堂,许多人终日在馆中阅读写作。武玉润在馆内人员少、设施不足、资金困难的条件下,将河南图书馆实际办成了"平民教育馆",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1922年1月,武玉润离任。此后他闭门谢客,优游林下。因喜爱书法、收藏,常与郦禾农、邹少和等书画、金石名家及 杨捷三过从。他一生勤奋好学,手不释卷,虽藏书万卷,但还常去亲友处及图书馆借阅。他性情豪爽大方,热情好客,对青年人更是谆谆教诲。
1932年8月21日武玉润因痢疾在开封裴公场胡同寓所病逝。
相关院校:
河南大学
同年(公元1860年)出生的名人:陈永祥 (1860~1938)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朱棨 (1860~1946) 江苏省淮安涟水县 崔聘臣 (1860~1943) 江苏省南通海门 沈伯溥 (1860~1940) 江苏省扬州 裴义理 (1860~1935) 美洲美国 + 更多公元186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谷迁乔 (1902~1932)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 马沛毅 (1906~1932)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周趾麟 (1911~1932) 上海市崇明 丁香 (1910~1932) 江苏省苏州 王玉如 (1906~1932) 江苏省常州武进 符恼武 (1903~1932) 江苏省镇江京口区 + 更多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
武姓名人堂武宁周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人 武国强 上海市人 武济洲 陕西省渭南潼关县人 武治业 (1918~2012) 陕西省榆林佳县人 武圣域 (1900~1952)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人 武承嗣 (649~698) 唐朝宰相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 武和平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人 武昌记 湖北省武汉武昌区人 河南大学人物介绍魏子猷 赵毅敏 (1904~2002) 王卓然 (1906~1947) 樊粹庭 (1905~1966) 现代豫剧之父 豫剧现代化进程的奠基者与开拓者 魏紫熙 (1915~2002) 国画大师,著名山水画家 杨衔晋 (1913~1984) 森林植物学家,林业教育家。 职颖法 (1937~1991) 沈竹白 (1878~1914)
顺河区更多人物
王洪宾 (1893~1978) 王德懋 (1859~1937) 白寿彝 (1909~2000) 史学家 李锡恩 (1854~1939) 魏子青 (1870~1928) 何春明 (1896~1986) 张鑫 杨鸿昌 (1887~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