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出身官宦之家,曾祖武载德,为武则天之族弟,官至湖州刺史;祖父武平一,考功员外郎、修文馆学士;父武就,殿中侍御史。元衡曾为宰相,力主用兵强藩,后被刺杀。
武元衡勤奋好学,天资聪慧,后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出为华原县令。后因不满镇将骄横干政,托病辞官,闲居数年。德宗闻其才能,起为比部员外郎,一年之中三度升迁,官至左司郎中。贞元二十年(804年)为御史中丞。顺宗时,因与权臣王叔文不和,改为太子右庶子。宪宗继位,复为御史中丞。他正直无私,秉公办事,史称其“持平无私,纲条悉举,人甚称重”。未几,迁户部侍郎。
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武元衡官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紫金鱼袋,兼判户部事,封临淮郡开国公。元和五年(810年),宪宗以武元衡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充剑南西川节度使。他俭己宽民,招抚少数民族,使初定的四川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颇为蜀人所爱戴。元和八年(813年),元衡被召回朝中,仍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淮西吴元济拥兵自重,反叛朝廷。宪宗力主平叛,武元衡坚决支持,宪宗让武元衡主持朝政机务。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武元衡据理驳斥。不仅对淮西,对其他强藩,元衡也力主用兵镇压,引起藩镇强烈不满。元和十年(815年),有一天早朝,武元衡在路上被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时年58岁。武元衡的被刺,引起朝野震惊。他被赠司徒,谥曰“忠愍”。武元衡不仅是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还是个文学家,尤工于五言诗,著有《武元衡集》10卷。
同年(公元758年)出生的名人:刘方平 (758~?) 河南省洛阳市 李吉甫 (758~814) 唐朝宰相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 王智兴 (758~836)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吉旼 (758~847) 香山九老 陕西省渭南大荔 胡证 (758~828)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 + 更多公元75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815年)去世的名人:顾况 (727~815) 浙江省嘉兴海宁 潘孟阳 (?~815) 崔邠 (754~815)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 赤德松赞 (764~815) 西藏自治区 王锷 (740~815) 功过参差的中唐重臣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张煦 (?~815) 唐朝中期将领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 + 更多公元815年去世的名人》
武元衡作品目录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送严绅游兰溪》《秋思》《夏日别卢太卿(一作江津对雨送卢侍御)》《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一作寄上中书李相公)》《八月十五夜与诸公锦楼望月得中字》《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伎 兴嗟久之因赋此诗用广其意》《窦三中丞去岁有台中五言四韵未及酬…因追曩篇持以赠之》《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津梁寺采新茶与幕中诸公遍赏芳香尤异…四韵兼呈陆郎中》《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夕次潘山下》《同洛阳诸公饯卢起居》《早春送欧阳炼师归山》《长安春望》《经严秘校维故宅》《秋夜寄江南旧游》《送陆书还吴》《山中月夜寄朱张二舍人》《送冯谏议赴河北宣慰》
武姓名人堂武积玉 (1872~1935) 陕西省咸阳长武县人 武少仪 武超 (1920~1951) 陕西省安康平利县人 武歆 天津市人 武忠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 山西省人 武伯纶 (1902~1991) 陕西省西安阎良区人 武士逸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人 武砺旺 甘肃省兰州人 唐朝宰相人物介绍狄仁杰 (630~700) 千古名相 房玄龄 (579~648)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唐朝宰相 长孙无忌 (594~659)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杜如晦 (585~630)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魏征魏徵 (580~643)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古代十大谋士 李靖 (571~649) 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刘晏 (715~780) 唐朝宰相 萧瑀 (575~648)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偃师区更多人物
房琯 (697~763) 唐朝宰相 张冠林 郭述亚 侯耀洲 徐有功 (641~702) 张山甫 明崇俨 (646~679) 徐彦若 (?~901) 唐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