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汝谐( 1831-1917),字弼臣,宜宾南溪人,1831年(道光十一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包家到他这一代时,家道败落,十分凄苦。逆境中的包弼臣发奋读书,1851年(咸丰元年)20岁时考上廪膳生,并以辞赋闻名于郡县。1852年(咸丰二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按试叙州(宜宾)时,对包弼臣大加赞赏,称他和同里的罗肃、宜宾的赵树吉为“叙州三杰”。
1856年(咸丰六年),25岁的包弼臣随叔父包欣芳(字云皋,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刑部广西主事)进京读书求功名,在京居住近5年,这是他一生中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在离京的前一年,他的书画受到尚书孙毓文、侍郎李文田的赏识,李文田还把包弼臣请到家中,专门谈论书画一个多月。李文田大力倡导北碑,又是写北碑的名家,这次把包“延致斋中,谈宴弥月”,使包完全接受了碑学理论,并从此开始对北碑进行大量的学习研究。
1860年(咸丰十年),包弼臣叔父包欣芳病逝北京,包随叔父灵柩回到南溪。1867年(同治六年),36岁的包弼臣中举。主考官就是过去在京时很赏识他的孙毓文。1868年(同治七年),包弼臣赴京参加会试不中,回乡主讲本邑“龙腾书院”。1875年(光绪元年)44岁时,任盐源训导。从1875年任盐源训导到1883年第四次赴京会试这8年,是魏碑“包体”形成阶段,也是他一生中创作书画、诗文的鼎盛时期。
包弼臣在资州担任学正22年,以学识、教育、艺术和为人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尊重,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学生遍布蜀中。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74岁的包弼臣又被推升到绥定府任教授,出现资州人挽留再三,绥定府的士绅又迎迓再四的动人场面。赴绥定府任职两年后又回资州两年的包弼臣,在77岁之际终获批准告老还乡。民国六年(1917年)7月14日,包弼臣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86岁。
包弼臣自幼学习诗词文章兼习书画,后专攻书法。经过刻苦学习,朝夕临摹,勤学苦钻,立志创新,终于新创成功独树一帜的“包体字”。他在泸州大书“体仁堂”3字,每字高达丈余,气魄雄伟,刚劲有力,堪称“包体”杰作。包“书名噪于遐迩,而画尤工绝”。每作一幅画,要构思弥旬,兴到随笔挥洒,无论花鸟、山水、人物、竹石均佳。
包弼臣也被誉为“一代字妖”。四川峨眉山、青城山、成都青羊宫、杜甫草堂、新都宝光寺和四川省博物馆等处均有包的墨迹。日本图书馆也珍藏其条幅。光绪十年(1884年),应南溪知县雷尔卿请撰文并书《重修瀛洲阁序》。著有《南土遗吟录》《谷叟诗文稿》《西园记》《读书日记》等。宜宾博物院藏有包行书横披《超然赋》。
同年(公元1831年)出生的名人:崔国因 (1831~?)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蓝袁氏 (1831~1961) 广西自治区南宁马山县 陈宝箴 (1831~1900) 陈氏五杰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1831~1861) 清朝咸丰皇帝 北京市东城区 石达开 (1831~1863) 太平天国翼王 广西自治区贵港港北区 + 更多公元183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7年)去世的名人:江王泉 (1888~1917)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 高振英 (1855~1917)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 陈侠农 (1878~1917) 海南省文昌 刘百胜 (1863~1917)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刘永福 (1837~1917) 南粤先贤 广西自治区防城港防城区 田骏丰 (1878~1917) 甘肃省天水甘谷县 + 更多公元1917年去世的名人》
包姓名人堂包胜才 (1905~1986) 上海市浦东人 包节 (1506~1556) 上海市金山区人 包定 (1901~1930) 浙江省台州三门人 包裕 (1437~?)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人 包子衍 (1934~1990)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人 包化民 (1924~2015) 江苏省徐州邳州人 包龙 (1538~1563)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人 包惠 云南省曲靖宣威市人
南溪区更多人物
包川 侯良柱 (?~1637) 郑集 甘棠 (1910~1971) 邓子均 (1876~1959) 宜宾“五粮液”酒创始人 刘鼎 (1903~1986) 孙新世 (1926~1982) 革命烈士 包汝谐 (1831~1917) 一代字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