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约1464年),民间称王三保、王三宝、王总兵、王三品,明漳州府龙岩县集贤里香寮村(今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人。生年不详。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入宫为宦官,侍奉燕王朱棣。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随朱棣起兵,参与“靖难”夺嫡之战,得朱棣赏识。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以正使身份协助郑和,首次出使西洋,共同率领由62艘巨型海船、27800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海、南海,先后到占城(今越南南方)、暹罗(今泰国)和爪哇、苏门答腊、三佛齐(今印度尼西亚)等地。船队在三佛齐歼灭以陈祖义为首的、企图抢劫船队的一群海盗。随后经满剌加(今马六甲)到天竺(今印度)、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北上印度洋西岸的柯枝(今印度的柯钦)、古里(今印度的科里库特)、加尔各答,到达忽鲁谟斯(今伊朗-港)后返航。历时两年多,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回到南京。返航时,西洋各国派遣使臣携带珍宝贡品,随船队到南京向明朝皇帝朝贡。
永乐五年(1407年)十一月,王景弘与郑和再次率船队出使西洋,并送各国使臣回国,还随带中国丝绸、瓷器等物赏赐各国。船队经过锡兰山时,还专程到立佛寺进香布施,立碑纪念。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船队回到南京。同年九月,王景弘与郑和受命第三次出使西洋。船队有官校、旗军、勇士、民艄、买办、水手27670人,装备精良。先后到达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山、小葛兰(今印度南端)、古里,抵孟加拉湾后折回满剌加。在征得满剌加国王同意后,在那里修筑城墙和仓库后回国。
永乐十年(1412年),王景弘受命到闽、浙沿海招募大批水手和造船工匠,在太仑、长乐、福州、泉州等地督练水师、监造海船、修建天妃宫。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北上,到北京建新都。王景弘随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兼管招募舟师、监造海船等事务,为郑和第四、五次出使西洋做准备。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王景弘和郑和受命第六次出使西洋,并护送第五次出使西洋时随船来中国访问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回国,同时将锦、绫、纱、罗、绮、绢等物分赐给各国国王。沿途苏门答腊、满剌加、榜葛剌(今孟加拉国)等16个国家又遣使1200余人,带各国贡物随船队到中国。
永乐末年(1424年),王景弘在激烈的皇位之争中,因拥立太子朱高炽有功,荫及嗣子王桢受赐世袭南京锦衣卫正千户。明洪熙元年(1425年),王景弘受任南京守备。同年八月,与郑和一起选用下西洋官兵1万余人,修造南京大报恩寺等宫庙。明宣德四年(1429年),王景弘受敕省视南京旧皇宫。同年四月,开始督造船只,操练水兵,准备再下西洋。
明宣德五年(1430年),王景弘与郑和受命率船队第七次出使西洋。出洋前,明宣宗还赐诗王景弘:“昔时将命尔最忠,大船摩曳冯夷官,驱没飞廉决鸿蒙,遍历岛屿凌巨谼”(明宣宗《赐太监王景弘》)。郑、王在南京龙湾(今南京下关)集结船队,领官兵27411人。次年二月,船队开至刘家港,在此刊立《通番事迹碑》,详述使洋事迹。二月底,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等候季风开洋。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五月,铸献铜钟一口,钟铭曰:“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十一月,在南山天妃宫三清宝殿以“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太监李兴”等人的名义刊立《天妃灵应之记》碑。十二月中旬,船队从五虎门出海,先后到达占城、爪哇、满剌加、锡兰山、忽鲁谟斯等17国。其间,曾派一支船队访问阿拉伯半岛上的祖法儿(今佐法儿)、阿丹(今亚丁)。同时派出由熟悉外交、贸易事务及翻译等7人组成的考察组,随天方国(今麦加)船只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并绘制了麦加教堂的建筑图带回船队。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郑和卒于古里。王景弘率船队扶柩返航,西洋十余国派遣使臣随船队到北京朝贡。
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独自统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回国时,苏门答腊国王遣其弟哈尼者罕随船队到北京朝贡。明正统元年(1436年)二月,英宗命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不再使洋。
王景弘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也是明初在发展中国与海外诸国睦邻友好关系方面卓有建树的外交活动家之一。王景弘前后6次出使西洋,历经30余国、60多个地区,历时近30年,遍及东南亚、南亚、中亚、东非。据史界考查,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一般只提7次,实则为8次,其中郑、王两人共去5次,郑单独率船队2次,王景弘单独率船队1次。他们首次出船远航时间比葡萄牙人达·伽马、意大利人哥伦布、葡萄牙人麦哲伦等人出海远航早一个世纪,堪称当时世界之首。同时郑、王每次使洋,随带丝绸、瓷器、茶叶、铜铁及各种工艺品与各国交流,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增进了人民之间友谊。在今文莱王国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中心地区,至今还保留一条为纪念王景弘而命名的“王总兵路”。
由于王景弘在海外航海的深远影响,迄今在东南亚和台湾流传着有关他的传说。清康熙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陈文达主修的《凤山县志》,清乾隆王瑛曾等重修的《凤山县志》等志书中记载了王景弘在台湾用药水为当地民众治病、植姜山上为民众采用等传说。在《南洋记》等碑记中记载了王景弘在七洲洋呼鸟插箭指引航向等传说。在东南亚各地留存有三宝宫、三宝洞、三宝井等纪念遗址。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航海家王景弘,当时国民政府将接收原日本侵占的南沙群岛中的辛科威岛命名为“景宏岛”(即景弘岛)。
王景弘晚年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撰有《赴西洋水程》等航海专着流传于世。
有学者考查认为,王景弘大约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逝世。
同年(公元1436年)去世的名人:郑塾 (1385~1436)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赵羾 (1364~1436)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郭真顺 (1312~1436)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 沐晟 (?~1436) 安徽省滁州定远 + 更多公元1436年去世的名人》
王姓名人堂王阳明 台湾省人 王令 (1032~1059)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 王志敏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 王象午 (1898~1941)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人 王兴 福建省龙岩市人 智永 浙江省绍兴人 王炼 (1925~2011) 山东省济南市人 王克强 (1921~1997) 湖北省天门人
漳平更多人物
陈性初 (1871~1939) 张开林 (1941~1967) 烈士 曹万胜 (1899~1949) 苏春太 (1919~1951) 刘万里 (1875~1953) 王景弘 (?~1436) 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张芳 (1892~1969) 陈世监 (1904~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