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良

 百家姓大全   2022-12-15 20:23     0 条评论
摘要:

沈国良(1894~1987),字高袍,永定县湖山乡里佳村人,15岁往漳州保生堂拜名师胡伯良学医,经7年苦学,扎下深厚的中医学功底。民国5年,国良别师到平和县秀峰村创办保生堂,民国15年

  沈国良(1894~1987),字高袍,永定县湖山乡里佳村人,15岁往漳州保生堂拜名师胡伯良学医,经7年苦学,扎下深厚的中医学功底。

  民国5年,国良别师到平和县秀峰村创办保生堂,民国15年前往漳州竹林参药行、平和山格沈李济等药行开诊。民国25年,他远渡重洋,到马来西亚吉林丹的永生堂开业行医。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华侨爱国团体,带头捐资支援祖国抗战,被推选为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委员。民国32年,他毅然回国,重返平和,在县城太和药房行医,直至解放。

  解放后,沈国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在热心救治病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1951年当选为平和县首届医协会主任,1962年当选为第二届卫协会副主任,翌年,受聘为省医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任县政协一、二届委员、县科协委员、省中医学会会员、县医学顾问、城关卫生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国良擅长中医内科。他运用中医气、血、水的生理、病理观,独创“四消饮”基本方,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治愈许多疑难重症患者。他善于吸取民间验方,对草药的根、苗、花、果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和见解,提出“以核散核,以藤穿径,中空通络”的用药规律,对补法的见解独到,主张“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水以行为补”,反对盲目进补的世俗偏见,提倡病后进补应以“五谷为寿,五果为充,五味为调”的养生之道。他还潜心钻研有关妇科疑重症的治疗方法,对儿科也颇有建树。他研制“降病丹”等10多种药散,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沈国良医师很重视在积累治疗经验基础上总结经验,著书立说。早在民国25年,他就在马来西亚的《星州日报》发表《痰饮》论文一篇。解放后,他在省、市、县各种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6篇。1981年以后,《龙溪地区老中医经验汇编》收载他撰写的学术资料16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医师虽已年迈,但在助手协助下,仍撰写了约7万字的《沈国良医案医话》3辑。他在病重弥留之际,嘱托助手在他死后将他的遗作重新整理,公诸于世。

  沈国良行医70载,在平和奋斗60春秋,还培养医学人才300多名,进入晚年之后,仍手持拐杖,肩背3节手电筒,为民治病,深受大众敬仰。1984年,福建省卫生厅授予他福建近代名医称号。他曾多次荣获省、市、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归侨老模范、先进标兵等称号,1982年、1985年两次参加省政府召开的先-表会,受到省委书记、省长及国务院卫生部领导的接见,1986年12月29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3月24日逝世,终年94岁。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林乞食 (1894~1974)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郭治妈 (1894~1936)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 吴秀峰 (1894~1970)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 黄紫霞 (1894~1975)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洪渊源 (1894~1984)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 更多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罗壮丹 (1915~1987)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魏应乾 (1898~1987) 福建省龙岩市 陈其挥 (1906~1987)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黄永源 (1904~1987)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李仕铨 (1904~1987)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 李景昀 (1922~1987)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 更多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

  沈姓名人堂沈健人 上海市浦东人 沈平 (1919~1988) 浙江省台州天台人 沈德滋 (1906~2007) 江苏省苏州昆山人 沈瑶池 (1810~1888)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人 沈奇 陕西省汉中勉县人 沈求我 (1917~2001) 江苏省苏州吴江人 沈国栋 (1912~1945) 湖北省荆州石首人 沈闻孙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浙江省嘉兴海盐人

  永定更多人物

  简祥明 (1896~1934) 张鼎丞 (1898~1981) 卢冠军 (1906~1928) 江德贵 (1907~1937) 革命烈士 詹天颜 (1595~1652) 张壮飞 (1901~1988) 范乐春 (1903~1941) 江鼎仁 (1903~1933)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99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