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光绪元年(1875年),沈葆桢回朝廷,上北京后,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沈葆桢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感到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力量建北洋水师。
光绪五年(1879年),沈葆桢在江宁病逝于任上,享年59岁。谥文肃,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衔。
一字诲人
林则徐有一女,才貌双全,嫁给了当时颇有才气的沈葆桢。沈葆桢年轻气盛,到处夸口,目空一切。林则徐听到别人的议论,就想找个机会和沈葆桢谈谈。
有一次,沈葆桢月夜饮酒,诗兴来了,就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弯弯的一钩残月已照亮了大地,何必要那银盘一样的满月呢?沈葆桢让林则徐看诗。林则徐看后,思考片刻,拿过笔随手把“何必”的“必”字改为“况”字,使诗句成了: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沈葆桢看后,十分羞愧,因为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却大相径庭,由自满的口吻变成了壮志凌云的生动写照。从此以后,沈葆桢变得谦虚好学了。这个典故其实是林则徐教导沈葆桢如何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
上奏筹饷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在收复伊犁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个-烦:没钱发军饷买军粮。因为在西陲边界作战,只好就近向俄国购买粮食,然而,俄商要现钱才肯供粮。左宗棠想到向外国银行募借军饷1000万两白银。他找沈葆桢商量这个方案是否可行。沈葆桢不赞成他向外国银行借钱,并且还不顾老左的情面向皇帝上了道奏折。
奏折大概意思是:“开矿、造路、挖河,以轻利搏重利,故英美等国,有国债而不失为富贵”,这是投资赢利性的借债;如是国家用度不足向外国借债,以后每年的国库收入全花在了支付债务利息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再则,向本国商人借债,是“国虽病而富藏于民,有急尚可同患”;而借外债,所支付的利息是“一去不返”的。
他笔锋一转,他提出了解决西征大军粮饷的三条建议:一是建议左宗棠在关外“坚壁清野,开水利,广屯田,考畜牧”;二是请求朝廷从皇家内库里拨些银子出来周济西征军饷;三是请朝廷下令各地支持西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将有着之款,移稍缓者于最急之区”。
这道奏折分明是逼皇室出钱做军饷,引得朝臣一片议论。幸而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大臣的支持。朝廷为了收复关外,也就咬咬牙关,“于部库拨借四成洋税200万”,再令各省从额定解往西征军的协饷中提前拨解300万。另外,向外国洋行“准借500万”。少借外债500万两白银,也就节约利息300万两白银。有了充足的军饷,左宗棠也顺利地完成了捍卫边疆平定西北的历史使命。
身份复杂
沈葆桢的身份可以用三个兼任概括:林则徐的外甥, 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管台湾。正是这三个身份,造就了沈葆桢的不凡人生。
作为林则徐的外甥,沈葆桢的家族和林家早有渊源,也导致了沈葆桢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沈葆桢的母亲林蕙芳是林则徐的六妹,沈林两家的关系由此交织开来。福州城并不大,沈家在宫巷,林则徐母亲的娘家在文儒坊,林则徐家先是在左司营,后迁居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彼此其实算是邻居,可谓远亲不如近邻,走访起来相当方便。
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偏矮,而且小时候还非常多病,“屡濒于危”。而林则徐能够将小女林普晴嫁给他,应该是早就看好沈葆桢的前程的。
沈葆桢11岁那年,父亲沈廷枫好不容易中了举人,紧接着赴京应礼部试时,曾把沈葆桢带上, 不是带到京城,而是带到南京,此时林则徐正在那里担任江宁布政使。沈廷枫把儿子留在南京,然后独自北上应试, 未中,返家时又拐到林则徐那里将沈葆桢带回。就是这段时间,林则徐可能看上了沈葆桢, 第二年即定下了亲上加亲的娃娃亲。
沈葆桢多才好学,室名“夜识斋” ,尤工于书法,笔意苍劲, 法度谨严,间作山水。其诗词也经常得林则徐指点。最为有名的一次,是沈葆桢书咏月诗一首, 请林公过目,其中两句曰“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 颇显自傲。林则徐看后改成“一钩已足明天下, 何况清辉满十分”。林公的谦虚进取之心跃然纸上, 令沈葆桢佩服不已。
沈葆桢与妻感情甚笃,从其贫穷之时夫妻相互扶持的家事中可以看出。两口曾相伴赴京赶考。后来,沈葆桢中进士,入翰林院,直至外放九江知府,还是过着贫穷的生活。抵省城赴任时的沈葆桢, 身无分文,向人“ 挪川费百金”,是借的盘缠。至省城后, 他租了二进三间排的房子,“每月租足纹十一两五钱”, 他为此发出了“屋价之贵, 可谓极矣”的感叹! 但接着他又借200 两银子寄给妻子。在房价飞涨上天的今日,时人对此不知如何感想。
沈葆桢安顿就绪, 书写长信一封,其后附长诗一首, 表达对爱情的忠贞。诗中写道:“忽闻犬吠便心惊, 望眼如穿万里程。一穗残灯人不寐,夜深独自听车声。生生世世许同心, 一刻体谅十万金。身似鸳鸯分不得,寒宵况是病中荼。……别来新梦太分明, 说与君知君莫惊。君处春来又春去,人间天上几书生。”
对爱情忠贞不二的沈葆桢,以事业的拼搏,回报生活。此后, 沈葆桢因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获军功,而被曾国藩推荐, 并于同治元年(1862年)擢升江西巡抚,操办军务。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 清廷赏授沈葆桢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和头品顶戴。经左宗棠推荐,同治六年(1867年)沈葆桢任船政大臣,光绪元年(1875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达到事业的顶峰。
沈葆桢相关沈葆桢故居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清朝江西巡抚1861年—1865年清朝两江总督1875-1879
人物关系:
儿子:沈瑜庆 (1858~1918) 孙女:沈鹊应 (1877~1900) 沈玮庆 沈琬庆 (1869~1926) 沈葆桢第七子儿媳:林步荀 (1863~1936) 沈璿庆 (1861~1932) 母亲:林蕙芳 外公:林宾日 (1749~1827) 民族英雄林则徐之父舅舅:林则徐 (1785~1850)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林霈霖 (1796~1839) 林则徐四弟妻子:林普晴 (1821~1873) 林则徐的女儿、沈葆桢的夫人岳父:林则徐 (1785~1850)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南粤先贤岳母:郑淑卿 (1789~1847) 林则徐的夫人
经历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公元1861年--公元1895年)
同年(公元1820年)出生的名人:许应鑅 (1820~1891)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洪昌燕 (1820~?) 浙江省杭州钱塘区 萧朝贵 (1820~1852) 太平天国西王 广西自治区贵港桂平 马培之 (1820~1905) 江苏省常州 殷自芳 (1820~1900) 江苏省淮安淮安区 + 更多公元182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79年)去世的名人:吴可椟 (1812~1879) 甘肃省兰州城关区 何福祥 (1799~1879) 广西自治区百色靖西 单懋谦 (1802~1879)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余德秀 (1844~1879)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张士保 (1805~1879) 清代著名画家、学者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颜筱园 (1787~1879)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 + 更多公元1879年去世的名人》
沈姓名人堂沈亚 唯品会联合创始人 沈全福 (1919~1961) 江苏省镇江句容市人 沈碧娟 浙江省宁波余姚人 沈起予 (1903~1970) 重庆市人 沈自德 (1912~1933)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人 沈昭 (1922~1949) 黑龙江哈尔滨人 沈兰村 (1910~1982) 安徽省池州青阳人 沈亚米 (?~1849) 澳门人 晚清八大名臣人物介绍曾国藩 (1811~1872) 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 李鸿章 (1823~1901)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左宗棠 (1812~1885) 清代著名政治家 曾国荃 (1824~1890) 晚清八大名臣 沈葆桢 (1820~1879) 晚清八大名臣 胡林翼 (1812~1861) 晚清八大名臣 骆秉章 (1793~1866) 晚清八大名臣 彭玉麟 (1816~1890) 晚清八大名臣
鼓楼区更多人物
萨师俊 (1896~1938) 蒙古族 林纾 (1852~1924) 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沈幼兰 (1890~1964) 林鸿年 (1804~1886) 林洙 郑光策 (1759~1804) 石美瑜 (1909~1990) 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