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吴(1875~1939),名锷,字永业,号剑吾,广州番禺人。幼年曾与黄节在名儒简竹居处学习,后在香港皇仁书院就读。毕业后任沪海关英语教师。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国民党元老林森在沪创立“人镜学社”,被选为社长。光绪三十一年,美国发生排华事件,何剑吴激于义愤,组织群众,散发 传单,被崇洋媚外的海关当局撤职。后应黄节等人之邀回穗工作。
1905年,谢英伯、黄节、潘达微等利用广州河南海幢寺部分房舍,创办南武学堂,谢英伯为校长。翌年,谢英伯赴南洋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筹款,校长改由何剑吴接任。何接任后,扩大校舍,增招学生,在校人数达130 多人。南武学堂开男女同校风气之先,初办时仅有女生2人,随后入学女生日多,便增设南武女学,后改名为洁芳女校。1912年,南武学堂改名为南武中学,并增设小学。
何剑吴痛感国弱民困,常受帝国主义欺凌,被人侮称为“东亚病夫”,提出以“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为校训;倡导德、智、体三育并重,学生要有强健体魄,方能为国家出力,在校大兴体育教育。他吸收了欧美现代化体育教学的经验,实施球类及田径项目的普及教育,在校开辟了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和田径运动场等。其体育项目和场地设备,是当时广州学校屈指可数的。在他的组织推动下,南武中学的足球、排球、田径三大项目,成绩卓著。自1905 年至1918 年举行的7 届全省运动大会上,南武中学获奖的项目甚多,其中第六届获团体冠军,第七届为团体季军。早期代表广东出省或代表中国出国参加体育比赛的选手,不少是南武中学的学生。如陈彦于1913 年入选国家田径队,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跳远名列第一,成为中国参加国际体育竞赛第一枚金牌获得者。故有“南北两南(南有南武和北有南开)”之称。
何剑吴注重师资质素,聘请国内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及留学生、教授来校任教。但也有不拘一格的,如文科教师龚诵秋,原是电报社青年职工,勤奋自学成才,何便破格选用。由于何重视师资质素,故南武出了不少人才,如政治哲学家刘思慕、教育家张瑞权、人类学家梁钊韬、暨南大学校长梁炳熙等。
民国8年(1919),何剑吴赴新加坡办华侨教育事业,曾先后任养正中学、南华中学、广仁中学等校校长。何对新加坡、印尼教育的影响很深,受到侨胞的尊崇。1929年,广东省教育厅长黄节力邀何回穗创办省立第一师范,并任校长。1933 年秋,何再度出任南武中学校长,任内他加建校舍,扩大班额,学生增至千多人,使南武成为广州河南区最大一间中学。他克己奉公,居室简陋,生活朴素。一年天,大多是穿着白色“365紫花布”文装,身无长物。每月薪金280 元,除了个人生活所需,余剩的多全数送还学校或周济贫苦学生。1935 年,时国难方殷,日本军国主义者已侵占我大片领土,他看到学校的男学生大多数留了长头发“花旗装”,认为这不合抗战的时代精神,也不合南武的传统,便下令男生一律改为“陆军装”短头发,一些学生不理解校长的爱国情怀,又受到一些人的挑唆,高三班同学便在学校举行全校学生大会,宣布-,声言要校长下台。何剑吴遂辞别南武,留诗一首,悄然离去。诗中有“燕雀焉知侬去去,李桃待发惜迟迟。海幢风雨怀前度,长剑摩挲叹五噫”之句。1936 年春,他赴北平、上海筹设黄晦闻纪念图书馆,因发病去香港治疗。1939年7月14日于香港病逝。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武校友迎其遗骨于校园建碑纪念。
相关院校:
暨南大学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梁培基 (1875~1947)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伦明 广东省东莞市 江侠庵 (1875~1951)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杨鲁 (1875~193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黄桂荣 (1875~1915)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 + 更多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陈锦涛 (1870~1939)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谢英伯 (1882~1939)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冯其章 (1851~1939)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 罗华堂 (1874~1939)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库里申科 (1903~1939) 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 欧洲乌克兰 陈康大 (1864~1939)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 更多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
何姓名人堂何泽沛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人 何衍章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人 何火碑 (1904~1948)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人 何开四 四川省泸州市人 何焜 (1903~1931) 广西自治区崇左大新县人 何俊 (1919~2016) 安徽省合肥人 何报翔 湖南省岳阳市人 何乃民 (1902~1966)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人 暨南大学人物介绍沈从文 (1902~1988)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杨康华 (1915~1991) 王蘧常 (1890~1989) 陶铸 (1908~1969) 陈方恪 (1891~1966) 曾昭鸿 许德珩 (1890~1990) 罗会廉 (1914~1944)
番禺区更多人物
李辅群 (1911~1959) 李士儒 范鹤年 (1900~1986) 邓景发 (1933~2001)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黎萃拔 (1903~1965) 黎杰 (1897~1975) 刘华东 (1778~1841) 清末“广东四大状师” 李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