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魁山(1918~2010)字福永,号韶元。安国北娄村人。郑毓琳长子。16岁随父系统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著作。20岁后行医于安国、保定等地。1943年3月因为八路军传递情报被日军逮捕,后经共产党地下组织保释迁居北平(今北京)行医。1947年考取中医师,独立开业。1951年在国家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毕业,与人创办北京广安门联合诊所,任医师和针灸顾问。1952年11月受国家卫生部派遣任赴山西医疗队队长,翌年1月返京,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针灸研究班和针灸门诊部。1954年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并受聘在政务院医务室为中央-诊病。自1955年起,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从事传统针法研究。1957年4月与北京协和医院协作研究治疗“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出血”,任副组长。1960年1月与协和等10所医院协作研究“经络实质”,并任组长。1956年至1966年分别在中医研究院高师班、国际针灸班和苏联、印度、朝鲜等外国专家班任教。“文革”开始后受冲击,1970年调到甘肃省成县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在成县治愈大量危重疑难病人,深受百姓敬重。
1982年2月调入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1985年负责创建针灸系,任主任,被命名为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1989年6月任中国针灸专家讲师团教授,后被选为国际针灸医师考核委员会委员,1990年6月受聘为日本东京后腾学园客座教授。1992年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中国针灸学会成员、《新编针灸大辞典》编委会顾问。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管理局遴选为有独到临床经验和技术特长的名老中医,为师带徒指导教师,在民间有“西北针王”之誉。200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其“甘肃省名中医”称号。
郑魁山在60余年的针灸、临床和科研、教学实践活动中,创立了针灸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针刺治病八法”,创制袖珍“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和教学。擅长应用针法治疗急症、重症、难症,形成一套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针刺方法,如“穿胛热”、“温通法”、“过眼热”、“关闭法”等。其“热补法”、“凉泻法”针刺手法,获甘肃省科技成果奖。用“热补法”治疗视网膜出血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卫生部科研成果奖。《“烧山火”针法对家兔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论文,1996年10月获美国国际传统医学学术会议杰出论文奖。先后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6篇,出版《针灸集锦》、《郑魁山针灸全集》(5册)、《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针灸问答》、《针灸补泻手法》、《点校针灸大全》等专著。其“传统针灸取穴法”、“传统针刺手法”被录制成教学片,获甘肃省高校优秀成果奖、西北五省奖和北京中国中医药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其演示的《针刺手法一百种》教学幻灯片和《中国针灸精华》录像片分别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和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被尊称为“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墨西哥、新加坡等国讲学,先后有瑞士、瑞典、挪威、荷兰、英国、日本等国学者、留学生拜其为师,学习中医针灸。进入21世纪,耄耋之年的郑魁山仍不断行医治病,研究针法,带徒传艺,直至2010年2月21日在兰州逝世。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朱建国 (1918~1948) 江苏省徐州睢宁县 石淳 (1918~1948) 北京市昌平 郑红羽 (1918~1951) 湖南省张家界市 刘管乐 (1918~1990)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 石少华 (1918~1998)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更多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0年)去世的名人:熊任望 (1925~2010) 江苏省泰州靖江 侯祐堂 (1919~2010)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 戴冀农 (1909~2010)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段仲宇 (1914~2010)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李炎 (1917~2010)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 韩劲草 (1918~2010)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 + 更多公元2010年去世的名人》
郑姓名人堂郑民钦 福建省福州市人 孝明皇后郑氏 (785~865) 江苏省镇江润州区人 郑锦 (1883~1959) 广东省中山市人 郑贵妃 (?~1630) 北京市大兴区人 郑襄公 (?~前587) 郑国君主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 郑昌时 (1769~?)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人 郑映梅 (1881~194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人 郑灼山 (1920~1949)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人
安国更多人物
钟翔云 (1914~1996) 李宗淮 (1916~1998) 平健 路达 (1912~1996) 赵昭 (1923~2004) 王子健 (1924~2016) 周杰 郑毓琳 (1896~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