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

 百家姓大全   2022-11-12 22:40     0 条评论
摘要: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哲学成就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有七点:

  首先、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其次、均天下、反-、爱国理想。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与《宋论》中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观点。

  其三、气一元论,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不是“心外无物”。王夫之还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认为“形而上”与“形而下”虽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着上下之间有界限可以分割开来。从知识的来源上看,原理、规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因此,应该是先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道家佛家都把“虚无”视为无限和绝对,而将“有”视为有限和相对。王夫之认为这把相对、绝对的关系弄反了,在他看来,“有”是无限的,绝对的,而“无”是有限的,相对的。王夫之是这样论证的:人们通常讲无,是相对于有而言。就象相对于犬有毛而说龟无毛,相对于鹿有角才说兔无角。所以,讲“无”只是讲“无其有”。王夫之认为,废然无动、绝对的静即熄灭,这是天地间所没有的。王夫之说,“动而成象则静”,“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王夫之的这些话表明,静止里包含着运动,静止是运动在局部上的趋于稳定而成形象的暂时状态,所以静止的东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动灵活的。

  其四、心物(知行)之辩——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王夫之说,“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岂蓦然有闻,瞥然有见,心不待思,洞洞辉辉,如萤乍曜之得为生知哉?果尔,则天下之生知,无若禽兽。”(《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意思是说,凭借感官心知,进入世界万物声 中,去探寻知晓事物的规律,这才是认识世界的途径。也就是说,知识是后天获得的,非生而知之也。

  其五、揭示“名”、“辞”、推的辩证性质。王夫之认为,真知识一定是名与实的统一“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对于概念能否如实地模写现实,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宇宙发展法则,这是认识论上的大问题,老子讲“无名”,庄子讲“坐忘”,禅宗讲“无念”,共同之处都在于认为名言、概念不足以表达变化之道,只有破除一切名相,才能达到与本体合一。王夫之提出“克念”,就是说人能够进行正确的思维。王夫之把概念看作一个过程,既不可执着概念而使之僵化,也不可把概念的运动看作是刹那生灭,不留痕迹。

  其六、理势合一的历史观。王夫之提出“理势合一”,并在其著作《读通鉴论》对前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历史形式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反思。

  其七、性日生而日成的人性论。王夫之在其《四书训义》一书中提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的,人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他说:“生之初,人未有权也,不能自取而自用也。……已生之后,人既有权也,能自取而自用也。[7-8]

  文学成就

  王夫之对于作文作诗,认为要带有感情,不能无病呻吟。

  情感是王夫之于诗歌的基本要求。诗歌创作经由唐诗的巅峰状态发展至宋明以来,多有偏颇之处。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情感为其主要特征,不能以学理来代替情感.更不能以其他文体或学问来代替诗歌。“文章之道,自各有宜“(评高适《自酮北归》)。“陶冶性情,别有风旨,不可以典册、简牍、训诂之学与焉也”。“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尽有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却分派与《易》、《书》、《礼》、《春秋》去,彼不能代《诗》而言性情,《诗》亦不能代彼也。决破此疆界,自杜甫始。梏侄人情,以掩性之光辉;风雅罪魁,非杜其谁耶?”王夫之对于模糊诗歌与史书的“诗史”类作品不甚推崇,在《唐诗评选》中尤为可见。

  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言志缘情的优良传统,提出要由“心之原声”发言而为诗“。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悄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情感与诗歌密不可分:“文生于情,情深者文自不浅’(评张巡《闻笛》);“情深文明”(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然非一切情感皆可人诗。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为一位杰出的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诗人感情注入作品后,应该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时这四者应该是紧密相联、互相补充的整体,“摄兴观群怨于一沪”(评杜甫《野望》)。

  促成诗歌起到“兴观群怨”作用的情感在注入文字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重关系:一为情与景,二为情与声。对于诗歌情景关系,王夫之认为“莫非情者,更不可作景语”。情与景之间不能“彼疆此界“(评丁仙芝《渡扬子江》)般生硬相连,只有坚守“即景含情”(评柳宗元《杨白花》)。“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评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薄》),“意志而言随”,方能达到妙合无垠、浑然一体的_上上之境。对于情与声,王夫之强调音乐带给诗歌的美感作用,希望感情与声律呼应相生,诗歌声律与诗人内心情感律动有机协调。《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二有云:“《乐记》云:‘凡音之起,从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王夫之对李白《苏武》一诗评价道:“于唱叹写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乐。”对于那些脱离诗情而株守声律、徒有声腔空架的作品,则甚为排斥,“诗固不可以律度拘”,认为“声律拘忌,摆脱殆尽,才是诗人举止”。

  史学成就

  王夫之的史学观

  首先、归纳法。王夫之论史善于分析众多史实,并加以归纳,从而得出富有启发性的结论。如他归纳唐朝灭亡的原因为“唐之亡,亡于人之散”,也就是朝廷要员人心涣散,各自为政,不能团结起来共同为中央效力。

  其次、比较法。王夫之运用这一方法,纵论古今历史变迁、人物沉浮,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结论。如前人对秦、隋灭亡进行了很多相似性比较,而王夫之通过比较,指明秦、隋-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其三、历史主义的方法。王夫之论史,气势恢弘,虽于上下千余年中自由出入,但从不任意评说,王夫之论史充分考虑历史背景,不执一慨而论。如论西域时,他认为汉和唐历史背景不同,导致西域地位在这两个朝代的差异。

  人物评价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中作序评:独先生深閟固藏,追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谤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邀,其名寂寂,其学亦竟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诂、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大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谭嗣同在《论六艺绝句》评价王夫之: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评介道: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前苏联人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王夫之相关王船山故居及墓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中国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历史名人

  人物关系:

  老师:吴道行 (1560~1644) 岳麓书院

  相关院校:

  岳麓书院石鼓书院

  同年(公元1619年)出生的名人:吴绮 (1619~1694) 江苏省扬州江都区 顾眉生 (1619~1664) 秦淮八艳 江苏省南京秦淮区 龚贤 (1619~1689) 明末清初画家、诗人 江苏省苏州昆山 蔡启僔 (1619~1683) 浙江省湖州德清 孙承恩 (1619~1659) 江苏省苏州张家港 + 更多公元161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692年)去世的名人:路术淳 (?~1692) 山东省 李贶 (1626~1692) 湖北省潜江 刘必显 (1600~1692)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 李因笃 (1932~1692) 关中三李 陕西省渭南富平县 黄恒庵 (1627~1692)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张灏 (1647~1692)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 + 更多公元1692年去世的名人》

  王姓名人堂王兴让 (1913~1997) 辽宁省丹东元宝区人 王韵涵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人 王宁 (1923~2013)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人 王积沽 (1920~1980) 安徽省淮南寿县人 王沂东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人 王景峤 (1905~1983)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人 王芗斋 (1885~1963)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人 王慎中 (1509~1559) 明代文学家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人 明末三大儒人物介绍王夫之 (1619~1692) 明末三大儒,清初五大师 黄宗羲 (1610~169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 顾炎武 (1613~1682)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清初五大师人物介绍王夫之 (1619~1692) 明末三大儒,清初五大师 黄宗羲 (1610~169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 朱舜水朱之瑜 (1600~1682) 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 顾炎武 (1613~1682)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方以智 (1611~1671) 清初文学四公子,清初五大师 岳麓书院人物介绍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 曾国藩 (1811~1872) 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 王夫之 (1619~1692) 明末三大儒,清初五大师 左宗棠 (1812~1885) 清代著名政治家 蔡和森 (1895~1931) 工人运动领袖 曾国荃 (1824~1890) 晚清八大名臣 蔡锷 (1882~1916) 胡林翼 (1812~1861) 晚清八大名臣 石鼓书院人物介绍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苏轼 (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 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 曾国藩 (1811~1872) 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 王夫之 (1619~1692) 明末三大儒,清初五大师 赵贞吉 (1508~1576) 蜀中四大家 徐霞客 (1586~1641) 石鼓书院 齐白石 (1864~1957)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衡阳县更多人物

  许特生 王祈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马积高 (1925~2001) 周乐群 田章夫 杨鹤云 (1901~1927) 洛夫 欧阳卫民

本文地址:http://baijiaxing.yiriyitiao.cn/70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百家姓大全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